梨莖蜂

[拼音]:ganju jiechong

[英文]:citrus scale insect

昆蟲綱同翅目(Homoptera)蚧總科(Coccoidae)。柑橘等果樹害蟲。通稱介殼蟲。體被蠟質分泌物,或復有各種形狀的蠟質介殼。雌成蟲常不活動,終生固定在柑橘葉、莖、果上吸取汁液。常見的種類有吹綿蚧(Iceryapurchasi )、紅蠟蚧 (Ceroplastes rubens )、褐圓蚧(Chrysomphalus aonidum)、黑點蚧(Parlatoria zizynensis)和堆蠟粉蚧(Nipaecoccus vas-tator)等。這類害蟲有很多相似處。可以吹綿蚧和褐圓蚧為代表說明。

吹綿蚧

雌成蟲體長5~7毫米,橢圓形,橘紅色,無翅,背面隆起,披白色蠟粉,並著生有黑色短毛,腹部後面附白色卵囊,上有隆起線 14~16條(圖1)。雄成蟲體長 3毫米,暗紅色,具一對暗黑色前翅,後翅退化。中國除西北外各省都有發生(長江以北僅見於溫室)。也分佈於澳大利亞、歐洲、美洲和亞洲其他地區。除柑橘外還為害木麻黃、臺灣相思、山毛豆以及玫瑰和茶樹等。若蟲、成蟲群集柑橘枝葉為害,使葉色發黃,枝梢枯萎,引起落葉、落果,甚至全株枯死。在中國南部一年發生3~4代,長江流域2~3代,主要以若蟲及雌成蟲越冬。每雌產卵數百粒,多達2000粒。孵化後若蟲在卵囊內經一段時間始分散活動,多固定於新葉葉背主脈兩側,脫皮後更換位置,逐漸移至枝幹陰面群集為害,吸取樹液,同時排洩蜜露,引起煤煙病。田間雄蟲數量甚少,多營孤雌生殖。但越冬代雄蟲較多,常在樹幹傷口、裂縫、葉背以及土中結繭化蛹。越冬的雌成蟲與雄蟲交配後產卵甚多。常在5~6月間成災。主要天敵有澳大利亞瓢蟲、中國的大紅瓢蟲、小紅瓢蟲和紅環瓢蟲等。

褐圓蚧

雌成蟲介殼圓形,直徑約 2毫米,紫褐色,中央隆起。蟲體在介殼下,倒卵形,淡黃色,體長約1毫米。雄介殼色澤與雌介殼同,長卵形,後端部分延長,灰白色,長約1毫米,雄成蟲體長0.7毫米左右,橙黃色,翅一對半透明(圖 2)。廣佈世界各地,中國華南地區極為普遍。吸吮葉片及果實汁液,導致葉片早落及果品失去商品價值。湖南、陝西每年發生 3代,華南地區一年發生4~6代,以受精雌蟲越冬,夏秋兩季為害果實最烈。兩性生殖,卵產在介殼下。初孵化的若蟲覓得適宜處所後就固定取食,並開始分泌蠟質覆蓋體背,終生不移動。經第一次脫皮後,足和觸角均消失。雌若蟲多在葉背和果實上為害,經兩次脫皮後即為成蟲。雄蟲多在葉面寄生,第一次脫皮後再經前蛹和蛹的階段,最後羽化為成蟲。雌蟲壽命長達數月,雄蟲僅4~5天。主要天敵有金黃小蜂、雙帶巨角跳小蜂、紅點脣瓢蟲和細緣脣瓢蟲等。

防治措施包括苗木檢疫或用溴甲烷燻蒸消毒;剪除蟲枝集中燒燬;在卵盛孵期噴灑石油乳劑、松脂合劑或馬拉硫磷、亞胺硫磷等農藥,以及保護和利用天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