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美術

[拼音]:xi

中國北方古代民族名。南北朝時自號庫莫奚,隋唐簡稱為奚。與契丹同是源出鮮卑宇文部的一支。東晉建元二年(344),鮮卑慕容部北攻宇文部,俘其民5000餘落,宇文部單于逸豆歸走死漠北,其殘部分為契丹與奚。

北魏以來,奚居饒樂水(古饒樂水包括今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奚居老哈河流域),東北與契丹為鄰,西接突厥。以遊牧為主,兼射獵,略知農耕。突厥汗國興起後,臣屬於突厥。奚眾分5部,每部以“俟斤”一人統領。 阿會部最盛,各部都聽其指揮。 隋代奚納貢於隋。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奚遣使朝唐,此後十餘年,凡四朝貢。貞觀十九年(645)唐太宗伐遼東,奚大酋蘇支從戰有功,貞觀二十二年,唐以其地置饒樂都督府,並封其首領可度者為都督、樓煩公,賜姓李。以5部為5州,以其各部的首領為刺史,屬饒樂府,受營州都督府節制。武則天萬壽通天元年(696),奚與契丹同背唐,附後突厥汗國。開元三年(715)復來附唐。 唐玄宗封其首領李大酺為饒樂郡王,以宗室女固安公主妻之,大酺薨,冊封其弟魯蘇為奉誠郡王,以東光公主妻魯蘇。後又封延寵為饒樂都督、懷信王,以宜芳公主妻之。唐中葉前,奚最盛,當時奚與契丹並稱為“兩蕃”。唐中葉以後,契丹日強,奚勢轉衰,終至被契丹所役屬,常為契丹守疆界。唐末,為了逃避契丹的剝削壓榨,一部奚民在首領去諸率領下背離契丹,西遷媯州(州治在今河北懷來縣)北山內附,別稱西奚,遂有東奚、西奚之分。911年,奚被遼太祖征服,奚王五部降,後為六部奚。大多散居在遼朝的中京地區,以農為主,兼營畜牧業,手工業也頗有特點。遼中葉以後,雖然仍有契丹、奚、漢、渤海等稱謂,但奚人已漸與契丹人融合。

參考文章

丁奚疳中醫雖多亦奚為造句素材為什麼人們把百里奚叫做”五歿大夫”中國史祁奚之舉造句素材雖多亦奚以為造句素材祁奚舉午造句素材含“奚”的成語(6個)文學姓奚的名人大全常識帶“奚”的詩句大全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