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什維克

[拼音]:feiji fanghu gongshi

[英文]:aircraft shelter

為保護地面的飛機免遭或減輕敵襲擊造成的破壞而構築的工事。是機場防護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有飛機掩體、飛機掩蔽庫、飛機洞庫三種:

(1)飛機掩體,是一種露天工事。通常構築在機場疏散區內,用土或磚坯築牆,形如馬蹄,可停放1~2架飛機。

(2)飛機掩蔽庫,是一種抗力較強,以防常規武器為主的單機掩蓋工事。通常建於一、二線機場跑道兩端的警戒停機坪或滑行道的一側。採用鋼筋混凝土半圓落地拱結構或框架結構,也有的採用折線形鋼筋混凝土結構或裝配式鋼結構。出入口朝向利於飛機進入跑道的方向,通常設有防護門,有的還安裝有飛機牽引導軌和絞車,以利於飛機出入。排氣口設在後端。內部尺寸,根據機種、機型和使用要求確定。

(3)飛機洞庫,是一種防核武器的坑道式或掘開式工事。通常在縱深機場構築。坑道式飛機庫主要是利用機場附近的山體掘洞,用鋼筋混凝土被覆。內有停機庫和兩個朝向不同的出入口,各口部安裝有防護門,並有拖機道與機場跑道相連。容量從數架到 100餘架不等。掘開式飛機洞庫,主要是當機場附近無適合山體時在平坦、起伏地形上構築,通常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有全地下式和半地下式兩種。

飛機防護工事是隨著武器的發展和作戰指導思想的變化而發展的。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前,飛機防護主要是採取疏散、隱蔽、偽裝和構築飛機掩體等措施。1941年6月22日,德軍以“閃擊戰”進攻蘇聯,對蘇聯66個機場進行突然襲擊,約800架飛機被毀於地面。蘇聯的這一教訓,進一步引起各國對飛機防護的重視。核武器出現後,飛機防護工事不僅要防常規武器,而且還要防核武器襲擊。蘇聯於1947年開始在戰略縱深的重要機場構築飛機洞庫。

6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飛機洞庫造價高,受地形條件限制,一些國家多采用飛機掩蔽庫。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出動12架飛機襲擊埃及因沙斯機場,投彈約70枚,但停在掩蔽庫的飛機無一損傷。70年代以來,飛機掩蔽庫已成為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飛機防護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