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聲(1879~1921)

[拼音]:Hongbao

[英文]:Freiherr von Karl Wilhelm Humboldt (1767~1835)

德國教育家、哲學家。1767年6月22日生於波茨坦。1787年入法蘭克福大學,翌年轉入格丁根大學。他曾受新人文主義者C.G.海涅的影響。1794~1797年在耶拿當家庭教師,結識了詩人 J.W.von歌德與J.C.F.席勒後,新人文主義思想益深。1809年任普魯士內務部教育廳廳長,1810年辭職。1835年4月8日卒於特格爾。

洪堡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對人進行完全的人的教育,使人的個性充分發展。 他反對等級學校, 主張人人都應受教育。他目睹當時封建專制主義以及學校中禁錮學生思想和束縛學生自由發展的狀況,反對國家干預教育。他認為“自由”是教育的 “第一個和不可缺少的條件”。他提倡廣泛地實行陶冶智力的教育,強調各級學校都應把鍛鍊學生的一切能力作為自己的使命,教學內容應當多樣性,但主要教育手段是想象與語言。他主張把教育分為三級:初等教育、學校教育(指中等教育)和大學教育。他認為初等教育主要不是使學生學到知識,而是鍛鍊記憶力,加強理解力,陶冶判斷力,發展理性,養成純潔的道德情操,培育起宗教感情,為學生進行學習作準備。中等教育的關鍵在於進一步開發學生智力, 他們的任務不僅是學習,而是要學會學習,逐漸擺脫教師當學生學會了學習,並使純粹的教學成為多餘時,大學教學便可以開始。他認為,在大學教學中,第一要使學生對於各種科學的統一性有相當瞭解,其次要培養學生從事研究的能力。大學教師的任務應當是對學生從事研究的一種引導;學生的任務應當是獨立的研究。他在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大學中教學應當與科研相結合的思想。

洪堡擔任普魯士教育廳廳長的時期,正是德國教育史上進行最重要的一次教育改革的時期。他以新人文主義思想為指導,制定了從學制、課程、教法、考試、學校管理直至師資培養與待遇等一系列改革方針。他設想建立一個從初等學校、學術學校(即文科中學)直到大學相互銜接的單軌制學校體系。他主張撤銷原有的騎士學院與武士學校。他反對由國家出錢辦進行職業和技術訓練的市民學校,主張把這種學校作為非正規學校,從三級教育體系中分離出來。他的這種主張,導致了後來德國的雙軌制教育。他對初等學校和文科中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進行了一些改革,並建立了文科中學的畢業考試製度。為了保證教師質量,洪堡還主張建立教師資格考試製度。大學教育改革是洪堡對教育改革作出的最重要的貢獻。他提出了三條辦學原則:獨立性、自由與合作三者相統一的原則,教、學與研究相統一的原則和科學統一的原則。由他創辦的柏林大學提倡學術自由,教育與科研相結合,成了德國現代新型大學的楷模。

洪堡的著作有全集 17 卷,其中教育方面的主要是:《關於人的教育理論》、《柯尼斯堡教育計劃》、《立陶宛教育計劃》和《論柏林高等學術機構的內外組織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