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學

[拼音]:jieyunguan Xiaochang

[英文]:Jieyun House Vocal Tunes

中國明清小曲譜集。華文彬(即華秋蘋)編。華文彬還編有《琵琶譜》與本譜集同於清嘉慶戊寅年(1818)刊行。本譜集用工尺譜記寫明清以來流行的小曲10首,計有《三陽開泰》、《軟平調》、《五瓣梅》、《題牡丹亭後》、《琴曲》、《番腔》、《詠風花雪月》(四闋)、《清平調》、《京翦靛花》、《馬頭調》等。總標題為《借雲館小唱》。

小曲又稱小唱、雜曲、時曲。有別於當時流行較廣的崑腔、弋陽腔等大麴,多從民歌、山歌發展而來,廣泛流行於城鎮、鄉村,是一種有伴奏的清唱歌曲。演唱時用琵琶、三絃、月琴、拍板等伴奏。由於小曲在城市中流傳,引起文人的注意。明末開始,逐漸有人蒐集、整理、刊行其詞曲。歌詞集較多、曲譜集則僅此一種。

《借雲館小唱》中所收《三陽開泰》、《五瓣梅》、《馬頭調》均為較大型的小曲。《三陽開泰》描寫郊外春遊,在路途上所見的景物,情趣閒逸,從頭至尾只用一個曲調。《五瓣梅》由5個小曲聯接組成,屬套曲形式,亦稱《四喜滿江紅》。所用小曲為《滿江紅》、《銀紐絲》、《紅繡鞋》、《揚州歌》、《馬頭調》(曲調與該集後面獨立的《馬頭調》不同)。曲名反映了曲式上的這一特點。《馬頭調》原指商業和交通發達的城鎮中流行的某一類曲調(馬頭即碼頭),歌詞描寫婦女思念遠行的丈夫,全曲只用一個較長的曲調,唱詞中有數行用小字印的唱句,可用幫腔形式演唱,又稱“馬頭調帶把”。此外《京翦靛花》是當時普遍流行的小曲《翦靛花》的變體。這些曲子有的已被戲曲吸收為曲牌。如《琴曲》用於崑曲《玉簪記·琴挑》,《番腔》用於《牧羊記·望鄉》等。

該曲譜集最後所附《借雲館韻略》,輯有“出字收音總訣”、“辨聲捷訣”、“四聲唱法所宜”等篇章,儲存了當時小曲演唱用韻和技法方面的要求及經驗,是研究明清小曲音樂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