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學

[拼音]:wenyi fuxing

13至16世紀歐洲希臘、羅馬古典文藝和學術的復興運動,是歐洲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變時期的反封建、反教會神權的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裡曾對此作了扼要的總結:“從中世紀的農奴中產生了初期城市的城關市民;從這個市民等級中發展出最初的資產階級分子。”“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闢了新的活動場所。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導言》中還把這個轉變稱為“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

在文藝復興以前,從4世紀起,在大約一千多年中,統治歐洲的是基督教文化。它一開始就以古典文化(被稱為“邪教”文化)的敵對者的面目出現,對古典文化進行過頑強的鬥爭和無情的摧殘。這兩種文化的對立和鬥爭是很尖銳的。古典文化大體上是人道主義(“人是一切事物的權衡”)和現世主義(“最高的善”是現世的幸福生活)。它重視科學和哲學的探討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創造和享受,它要求人在身心各方面的平均發展。基督教文化則與此相反,它的基本內容是神權中心和來世天國。人要想在死後到天國去,在塵世間就得禁慾苦行。人世間一切感官方面的享受都是有罪的,對科學和哲學的追求也被認為妨礙修行。羅馬天主教會在整個封建時期或是攫取了世俗政權,或是與世俗政權狼狽為奸。在西方進行腐朽而殘暴的統治,使人民長期處在被剝削和被壓迫的地位,處在窮困和愚昧的落後狀態。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擴張它的勢力,就得掃除封建領主和基督教會的專橫統治,文藝復興運動便應運而生。

文藝復興運動發源於義大利,逐漸向北傳播,終於席捲全歐。它極盛於15至16世紀,但在13、14世紀就已在義大利醞釀。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三位義大利文學奠基人都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義大利之所以成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者,主要的原因在於資產階級在義大利最早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在《資本論》裡曾指出,在義大利“資本主義生產發展最早”。義大利在當時雖然還是許多獨立的小城邦,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但是由於它把握著地中海以及其他海上的交通和貿易,工商業迅速發展,因而成為當時歐洲最富庶最先進的地區,工商業和銀行業都佔歐洲的第一位。當時義大利經濟最發達的是北部三個共和政體的較大城邦:經營海上航業和商業的威尼斯和熱那亞以及經營工業和銀行業的佛羅倫薩。當時義大利的文藝活動乃至一般文化生活也主要在北部,特別是佛羅倫薩和那不勒斯。

新興的義大利資產階級一開始就努力發展新文化,以便反對封建統治和教會權威,求得自身的發展。擺在他們面前的捷徑是接受古典文化遺產。在這方面,義大利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第一,義大利是古羅馬的直接繼承者,羅馬文化就是義大利民族的文化,拉丁語就是義大利各區語言的祖先。從中世紀後期世俗性的學校建立以後,維吉爾、西塞羅、賀拉斯等許多拉丁詩人和作家的作品一直是義大利人的文化教養中的主要部分。15、16世紀在羅馬廢墟中發掘出來的古代雕刻傑作變成了義大利人有目共睹的典範。其次,義大利在古代是“大希臘”的一部分,希臘文化的影響一直是綿延不絕的。自從1453年伊斯蘭教徒攻陷君士坦丁,消滅了東羅馬帝國,那裡的大批希臘古典學者攜帶書籍,逃至義大利避難,並以講授古典為業,因而促進了義大利早已進行的希臘古典的研究。在佛羅倫薩以工商業起家的新貴族梅迪契家族中的洛倫佐在15世紀建立了一個“柏拉圖學園”,來提倡希臘古典的研究。詩人彼特拉克就喜歡蒐集希臘、羅馬古籍抄本,研讀羅馬著名作家的著作。他曾說西塞羅和維吉爾是古典學問的“兩隻眼睛”。彼特拉克的好友、作家薄伽丘亦熱心研究古代典籍,是第一個通曉希臘文的人文主義者。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發現和研究無疑為這個時期的詩人、作家和藝術家提供了思想上的營養,從而對他們的創作起了重大促進作用,使歐洲文化達到了希臘以後的第二個高峰。在《自然辯證法·導言》中,恩格斯對文藝復興的歷史淵源以及它在義大利的成就曾作過扼要的說明:

“拜佔廷滅亡時搶救出來的手抄本,羅馬廢墟中發掘出來的古代雕像,在驚訝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個新世界──希臘的古代;在它的光輝的形象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逝了;義大利出現了前所未見的藝術繁榮,這種藝術繁榮好象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後就再也不曾達到了。”

文藝復興的最大先驅是但丁,他在《神曲》裡把許多基督教的教皇和大主教都打下地獄,讓他所篤愛的羅馬“邪教”詩人維吉爾做嚮導,引他遊地獄和淨界;讓他幼年時所鍾情的貝雅特里齊做嚮導,引他遊天堂。這很鮮明地表現出他對基督教會的仇恨,對古典文化的愛好,對禁慾主義的否定以及對現世幸福生活的肯定。但丁的《神曲》是近代第一部用義大利文寫的偉大詩劇,他還寫過一部《論俗語》,為詩用“光輝化”的俗語辯護,對義大利語文的規範化起了促進作用,此後法國的杜倍雷和英國的錫德尼都仿效但丁寫過類似的著作,為近代語言取得了代替拉丁文作為正式表達思想情感的媒介。這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主要功績之一。

義大利第二個大詩人彼特拉克是近代愛情詩的始祖。他最優秀的作品是用義大利文寫的抒情詩集《歌集》,主要歌詠他對女友勞拉的愛情。他和但丁一樣,要在學術和事業上博得不朽的榮譽。他說:“我不想變成上帝,……屬於人的那種光榮對我就夠了。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這就是被法國史學家勒南稱為“第一個近代人”的人的心聲。

薄伽丘熱愛現世生活,堅決反對禁慾主義,在思想上比彼特拉克更前進了一大步。他最進步的思想是對於封建社會中階級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批判。他的傑作《十日談》以古代羅馬作家為典範,文筆精練,語言豐富,為義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礎。

文藝復興運動的成就,首先是在自然科學方面。象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裡所指出的,近代自然科學是從文藝復興“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算起”的。這時代的自然科學的偉大成就當然首先要歸功於生產力的發展。象在任何時代一樣,生產力的發展都需要有相當適應的科學技術。這種需要在當時之所以得到滿足,外來科學文化的刺激和啟發以及希臘科學方法與觀點的繼承和發揚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與中世紀的神學相對立,自然科學在西方也還是屬於“古典學術”的傳統。恩格斯指出當時自然科學的一些偉大成就“本身便是徹底革命的”,因為它們促進了精神的解放。

精神的解放很明顯地表現於這時期的哲學思想。哲學在中世紀神學長期統治之後,開始恢復它的世俗性和科學性。唯物主義日漸佔優勢,無神論也開始在醞釀。對自然的觀察與實驗代替了經院派的煩瑣思辯;感性認識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因果律代替了目的論(天意安排論);理性代替了對權威的盲目崇拜。精神解放了,人的地位提高了,人開始感覺到自己的尊嚴與無限發展的潛力。因此,人把個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人性的全面發展懸為自己的生活理想,帶著蓬勃的朝氣向各方面去探索,去擴張,這個生活理想實質上就是“人道主義”。人道主義這一詞就它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涵義來說,它代表希臘羅馬古典學術的研究,所以也有人把它稱為“人文主義”。在中世紀,唯一型別的學校是訓練僧侶的學校,僧侶壟斷了文化教育;在教會學校裡,神學吞併了一切哲學和科學。到了12、13世紀,世俗性的學校開始出現,在“神學學科”之外,添設了“人文學科”,其內容就是希臘羅馬古典各科學術(包括文藝、哲學、歷史乃至自然科學)。“人文學科”與“神學學科”從一開始就是對立的。歷史學家們把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稱為“人文主義者”,指的就是他們是古典學術的研究者和倡導者。他們提倡古典文化中所表現的人為一切中心的精神,所以也有人把“人道主義”稱為“人本主義”。

當時的人文主義者中最傑出的先驅都是“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的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他們的活動深入到社會生活各個部門,他們最初的活動就是蒐集古代手抄本和研究古代語言、哲學和文學。恩格斯曾以達·芬奇為例,說明這些“巨人”的特徵:“達·芬奇不僅是大畫家,而且也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他在物理學的各種不同部門中都有重要的發現。”他設計過紡織機,興修過水利工程和軍事工程,研究過解剖學和透視學,並且設計過飛機和降落傘。他在筆記裡詳細記錄了他在多方面的經驗和體會,充分體現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個性全面發展的理想和勇於進取的精神。當時許多“巨人”的偉大成就是與這種新的理想和精神分不開的。

人文主義思想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的核心。當時的傑出作家們都具有時代感和歷史感,他們的反封建意識使他們的作品帶有強烈的諷刺性質,有些作家甚至表明他們對當時的資本主義關係有敏銳的觀察,並予以批判,反映了勞動人民的願望。各國文學由於歷史條件不同,成就的方面也各有不同。義大利的新文學發生最早,彼特拉克歌頌個人愛情的《歌集》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為歐洲各國的抒情詩開創了道路。《歌集》中佔大部分的十四行詩達到藝術上的完美,成為歐洲詩歌中一個重要詩體。薄伽丘的《十日談》發展了中古的民間傳奇故事,辛辣地諷刺了僧侶階級。《十日談》出版後,立即被譯成西歐各國文字,對16、17世紀西歐現實主義文學發生很大影響,開歐洲近代短篇小說的先河。一些詩學家對古代學術的研究促進了文藝理論的繁榮,推動西歐其他各國來建立適合時代需要的新詩學。德國的民間文學和諷刺文學比較發達。法國的文藝復興運動有和宮廷相結合的一面,在文學上出現了“七星詩社”和帶有貴族和流浪漢混合的色彩的詩歌流派,到了拉伯雷就創作出充滿人文主義者反封建熱情的小說。稍後,人文主義者反對盲目信仰的思想表現在蒙田的散文裡。在封建勢力強大的西班牙,在中古民間戲劇的基礎上發展了具有民族特點的戲劇,也產生了獨特的流浪漢小說。人文主義思想主要體現在塞萬提斯的小說《堂吉訶德》和維加的一部分戲劇中。英國資產階級在16世紀迅速成長。從50年代開始,古希臘、羅馬和當代其他國家文學作品大量譯成英語,對傳播新思潮和文學發展都起了很大推動作用。由於英國的新文學發生於義大利和法國之後,吸取了它們的創作經驗,在藝術上成就最大,優秀作品的數量和種類也極可觀,而以戲劇最為繁榮,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中的高峰。莎士比亞是這一時期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在二十幾年的時間裡,他寫了37部戲劇,此外還有兩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在他的作品裡,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思想表現得最為充分,藝術性也最高。

在藝術方面,義大利在文藝復興時代的成就更為卓越。造形藝術自從中世紀為教會服務以來,在義大利已有悠久的傳統,到了文藝復興時代,在米開朗琪羅、達·芬奇和拉斐爾這些大師手裡,它就達到了西方造形藝術在古希臘以後的第二次高峰;而單就繪畫來說,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

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並不是沒有經過鬥爭的。教會人士對人文主義者極端仇視,加以嚴酷的摧殘。義大利哲學家龐波那齊對靈魂不朽說表示懷疑,受到教皇迫害,他的著作亦被焚燬。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反對地球是宇宙中心之說,他的著作被天主教會列為禁書。法國作家拉伯雷的作品遭到天主教堡壘巴黎大學的譴責。法國人文主義者多萊否認靈魂不死,被處以火刑。義大利哲學家布魯諾繼承並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被反動的天主教會驅逐出國,最後也被宗教裁判所燒死。此外如伽利略、康帕內拉也受到宗教裁判所的迫害,康帕內拉因為組織反對西班牙統治的起義,被囚禁達27年之久。

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生還不能只看作是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影響的結果。當時歐洲人接觸到一些水平較高的文化,特別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國的文化,因而吸收了外來文化中許多有用的東西。在中世紀,希臘古典作品因無人過問而散失不少,例如亞里士多德著作就因阿拉伯的譯文而得以儲存,後來才譯回到拉丁文和希臘文,引起日益廣泛的研究。以中國為例來說,中國對於西方文藝復興運動起過深刻的影響。馬可·波羅到中國遊歷(13世紀,元朝初期)後所寫的遊記,激發了哥倫布從西路航海到東方的壯志,從而發現美洲的新大陸。當時中國的羅盤(指南針)已傳到西方,引起了航海術上的革命,許多航海探險和地理髮現(包括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在內)都是借指南針來測定航行路線的。其次是中國的火藥製造術經過阿拉伯人傳到西方,引起了軍事上的革命,歐洲資產階級就是利用這種新式武器去擊敗主要靠騎射的封建騎士軍隊的。第三是中國的造紙術傳到西方,引起了教育和文化宣傳上的革命。過去西方書籍都是用手抄在皮革上,所以文化只能壟斷在少數統治階級手裡;有了紙張和印刷術,書籍就可以大量地向廣大人民開放,使他們獲得教育和文化知識。從中國文化對文藝復興的影響,不難看出,外來影響對文藝復興運動所發生的巨大作用。

參考文章

文藝復興的由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