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竹琴

[拼音]:Wang Bo

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畤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徵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認為“君子以立言見志。遺雅背訓,孟子不為;勸百諷一,揚雄所恥。苟非可以甄明大義,矯正末流,俗化資以興衰,家國由其輕重,古人未嘗留心也”(《上吏部裴侍郎啟》)。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王勃集序》)。他創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多為五言律詩和絕句。其中寫離別懷鄉之作較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寫離別之情,以“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為唐人送別詩之名作。《別薛華》、《重別薛華》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摯動人。《山中》、《羈春》、《春遊》、《臨江二首》等五言絕句,則通過寫景抒發深沉的懷鄉之情。明代胡應麟認為王勃的五律“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唐)、中(唐)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詩藪·內編》卷四)。

王勃的古詩僅有10多首,其中《臨高臺》反映都市繁華生活,暗寓對貴族豪門的諷刺。《採蓮曲》、《秋夜長》寫婦女在採蓮和搗衣時思念征夫,則是直接繼承了樂府民歌的傳統,而又能開拓意境。這些詩作雖仍帶有六朝的華豔色彩,但風格清新明朗,顯示了唐詩的新面貌。

王勃的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多為駢體,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閣序》在唐代已膾炙人口,被認為“當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名句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為歷來論者所激賞。《舊唐書·文苑傳》引崔融語云:“王勃文章巨集逸,固非常流所及。”《四庫全書總目》亦謂“勃文為四傑之冠”。

王勃還寫有許多學術著作,見於著錄的有《周易發揮》 5卷、《次論語》 5卷(一作10卷)、《千歲歷》、《顏氏〈漢書〉指瑕》、《平臺鈔略》(一作《平臺祕略》) 10篇、《合論》 10篇、《黃帝八十一難經注》、《元經傳》、《舟中纂序》 5卷、《醫書纂要》 1卷等。這些著作除個別篇章如《黃帝八十一難經序》、《平臺祕略論贊》被收入《文苑英華》,餘皆亡佚。

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現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彙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註》,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並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人雜著續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三年(1911)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生平事蹟見《舊唐書·文苑傳》、《新唐書·文藝傳》、《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