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海

[拼音]:Huineng

唐代僧人,禪宗的實際創始人。又作惠能。禪宗傳法史上稱他為六祖。據《宋高僧傳》卷八、《景德傳燈錄》卷五、《壇經》記載,他俗姓盧,原籍范陽(今北京),生於南海新興(今屬廣東)。三歲喪父,稍長靠賣柴養母度日。他不識字,聽人念《金剛般若經》,得知受自黃梅弘忍處,於是北上赴黃梅參見弘忍,作行者,在寺院服雜役。後弘忍為選擇傳法人,命寺僧各作一偈。時上座神秀作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尚未受戒出家,本來沒有資格參加傳法人的選拔。但他聽了神秀的偈,認為神秀理解佛教宗旨還不透徹,於是請人代筆寫出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對慧能的偈十分讚許,把袈裟和缽傳給他,認為慧能可作為繼承人。關於這一傳法故事,學術界也有人提出懷疑,認為不盡可信。由於神秀一派的勢力較大,慧能怕因此受害,便避到嶺南,混跡市廛。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南海法性寺印宗法師遇慧能,發現他對佛教的理解很深,為他落髮,取得出家人的資格。智光律師為其受滿分戒。第二年慧能回到韶州曹溪寶林寺,宣傳佛教頓悟成佛的宗旨,與神秀在北方推行的漸悟的一派並行,時稱“南能北秀”。武則天和唐中宗均曾召他入京,當時北方神秀勢力較大,他為避免衝突,均辭不赴召。死後,唐憲宗追諡為“大鑒禪師”。王維、柳宗元、劉禹錫均曾為他撰寫碑銘。弟子有神會、懷讓、行思等四十餘人。唐安史之亂前,這一派在南方流行。弟子法海將慧能的語錄彙編成集,名《六祖法寶壇經》,簡稱《壇經》,成為後來禪宗學者必讀的經典。

參考文章

慧能的“頓悟成佛”說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