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時(1904~1950)

[拼音]:liege

[英文]:hunting song

中國民歌體裁的一種。流行於居住在山林或高原地帶的蒙古、哈薩克、錫伯、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佤、瑤、納西、高山等民族中。獵歌的內容多為反映狩獵的勞動生活。如表現獲得獵物時的愉快心情,讚美獵人的山鄉,反映愛情生活;用擬人化的手法同動物對話,敘述各種動物的故事,刻畫小動物的可愛形象等。歌詞生動、口語化,一般為多段體,間有襯詞。

音樂特點

節奏鮮明,較規整。節拍多為 2拍子或3拍子。曲調活潑,跳動性強。曲式大致有3種類型:

(1)簡短的分節歌,結構較緊湊,近似山歌。這一類為數最多;

(2)篇幅長大,近似敘事長歌。有前奏和間奏。如哈薩克族的《獵人的心願》,敘述青年獵手打獵的全過程,全曲長達227小節;

(3)表演性和歌舞性的獵歌。

歌唱形式

有獨唱、齊唱、對唱、表演唱、一領眾和等。有的獵歌與舞蹈或表演相結合。如蒙古族流行的《追獵鬥智歌》、《海青拿天鵝》等,多為兩人分別扮演獵人和動物,模仿獵人和動物的動作神態,邊唱邊舞。佤族的獵歌《勞擺似歪》,是在獵獲到猛獸後,全寨舉行祭祀儀式和盛大歌舞活動時唱。主詞由好獵手輪流領唱,每唱完一段,眾人齊吼兩聲“唷!唷!”表示歡呼勝利的意思。歌舞往往通宵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