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眼

[拼音]:guotu guihua

對全國(或地區)國土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的綜合戰略方案。為確定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向並對生產力、人口、城鎮和基礎設施進行合理佈局的中長期指導性計劃。它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工作,具有戰略性、綜合性和地域性的特點。

歷史發展

早在公元7世紀,中國就制訂了唐長安城的總體建設規劃。20世紀初葉,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曾提出過關於中國國土規劃的設想。在西方,德國於1883年和1907年制訂了以柏林和慕尼黑為代表的大城市區域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都先後制訂出綜合性國土規劃,如日本的國土綜合開發計劃、蘇聯的區域規劃、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國土建設總規劃等。中國繼1982年開始的京津唐區域規劃、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和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區域國土規劃之後,1985年又開始制訂全國國土總體規劃綱要。

主要內容

國土規劃包括:

(1)確定經濟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通過對國土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經濟現狀和其他社會條件的分析研究,確定全國的生產建設佈局、經濟發展方向和規模。

(2)制訂重要資源的開發方案。根據規劃地區的資源特點,結合環境、人口、經濟、社會等條件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確定本地區重要資源的開發規模和步驟及其生產發展的方向和步驟等。

(3)安排基礎設施的建設。由於工業技術的高度發展,能源、水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已不是一個城市或一個行業所能解決的,必須在一個較大區域甚至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安排。如電力建設方面需要建電網,很難靠一個行業或一個城市獨自去解決,水源問題也是如此。至於交通、電訊等基礎設施,是城市與城市、城市與鄉村間物資交流和資訊聯絡的網路,更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劃與安排。

(4)確定全國城鎮的佈局、規模和性質。在對大、中城市和城鎮的生產、人口、交通、通訊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它們各自的地理位置和周圍地區的資源特點,確定全國(或地區)大、中城市和主要城鎮的性質、方向、規模和佈局。

(5)環境的綜合治理和保護。綜合治理工業廢水、廢渣、廢氣對水源地、城市居民點、風景區和整個環境的汙染;保護有科研價值的自然環境、珍稀動植物和文物古蹟;減輕或消除水、旱、風、沙等自然災害的威脅,逐步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等,以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

(6)提出國土開發整治政策和措施。

主要原則

(1)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使規劃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相結合。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充分考慮到保護資源和環境的要求,以使經濟發展與周圍環境條件相適應,求得人與資源、環境的協調。

(3)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根據規劃地區的資源、環境、經濟、技術、社會等條件,及其在全國以至全世界所處的地理位置,經過綜合分析論證和多種方案的比較,從中選擇最優的生產佈局方案,以達到最充分地發揮規劃區的優勢。

(4)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做好規劃區綜合平衡工作,正確處理部門與部門、區內與區外、產業與資源、長遠利益與近期利益的關係。

編制程式與方法

編制程式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規劃的前期工作。主要任務是收集和分析研究規劃地區的資源、經濟、文化以及其他有關的基礎資料。

(2)制訂規劃綱要。

(3)編制總體規劃。

(4)編制近期規劃。規劃內容比較簡單的,也可以合併為三個階段或兩個階段進行。

在工作方法上,對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利用是進行國土規劃工作的重要前提。能夠反映真實情況的基礎資料是國土規劃工作的客觀依據,其原始資料是通過考察取得的。編制國土規劃,一般都採用綜合考察的方法,以較少的人力、物力和較短的時間取得比較完整可靠的資料。國土規劃工作常需利用圖上作業法,地圖不僅是一種把國土的自然條件、資源分佈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內容科學地反映在圖面上的形象資料,而且是國土規劃圖上作業的重要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勘探測量、地圖編繪以及全部規劃工作的資料資料處理等工作,應用遙感技術和電子計算機,顯著地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

在中國,規劃方案是在充分掌握和消化資料的基礎上,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地域分工理論並吸收區位論、比較成本學說等有關經濟理論,結合當地具體條件編制的。國土規劃是綜合規劃,要兼顧各地方、各部門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著眼於全域性的最佳效果。因此國土規劃強調綜合考察、綜合評價、綜合開發、綜合利用和綜合治理,利用最優分析方法選擇規劃方案。

國土本身是一個完整的大系統,系統中各要素之間往往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係,所以國土規劃工作中也要應用系統分析的方法。

規劃工作中遇到的預測問題,主要的解決方法有兩種:一為經驗類推法,是按若干專家根據經驗和發展趨勢的直觀推斷整理出答案;另一種為模型分析法,是通過根據預測物件的現狀和運動規律建立的數學模型或電子計算機模型求出答案。經驗類推法的答案雖不夠精確,卻很少出現較大偏差;而模型分析法在目前的可靠性雖不夠理想,但方法比較科學,取得更為準確的答案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因此,這兩種方法往往同時使用,取其所長互為補充。

規劃的劃分

國土規劃按其任務與內容的不同大致可分為綜合國土規劃和專題國土規劃。前者是對規劃地區全面地進行國土整治的整體規劃,如京津唐地區規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國土規劃等。後者是以完成某一項國土開發利用或治理保護為中心內容的規劃,如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規劃和沙漠化治理規劃等。

在中國,綜合國土規劃的層次,按規劃區範圍大小,分為全國的,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部分縣市的四級。綜合國土規劃的地區範圍劃分的主要依據是:

(1)經濟聯絡密切。即規劃區內城鄉之間在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等方面有較密切的聯絡,例如京津唐規劃區。

(2)相對獨立的自然單元。根據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和礦藏等自然要素組成相對獨立的自然單元,如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及閩江流域的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3)適當照顧現行行政區界線,其最小範圍儘量保持縣界的完整。

專題國土規劃,也應根據規劃區的範圍大小與具體情況予以分級,如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規劃,就可以按黃河一級支流、二級支流等相對獨立的自然單元來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