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書法

[拼音]:jinwenjingxue

用漢朝通行的文字“隸書”書寫的儒家經書稱為今文經,訓釋、研究今文經的學問稱為今文經學。

秦始皇焚書後,儒家的經書大都不存。漢朝初年,埋藏在山崖屋壁的部分書籍被逐漸零星地發現,但是十分殘缺。漢武帝“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漢成帝求遺書於天下。經劉向等典校群書,寫成提要,書籍逐漸增多,並按學術分類整理出一個端緒。

漢朝時,《易》、《詩》、《書》、《禮》、《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為五經。漢武帝立太學,置五經博士教授弟子,稱為“官學”。博士所教授的經書都是今文經。

漢初今文經學的主要代表是董仲舒。他傳授的經書是《春秋公羊傳》。《春秋》有三傳,即《公羊傳》、《穀樑傳》和《左氏傳》。《公羊傳》和《穀樑傳》屬今文經學。董仲舒依據《春秋公羊傳》,闡發“奉天法古”和“天人感應”的神祕主義思想,成為今文經學的主要特點。除《春秋》外,西漢時講《易》的施讎、孟喜、樑丘賀三家及京房;講《詩》的齊、魯、韓三家,都是今文。高堂生傳《士禮》17篇也是今文。所有這些今文經都講陰陽災異,天人感應,如《齊詩》講陰陽“五際”等等,十分神祕。

東漢末年,何休作《春秋公羊傳解詁》,倡導“三世”說,發揮公羊春秋的微言大義,是漢代今文經的最後代表人物。此後,鄭玄網羅眾家,囊括大典,遍注群經,消除了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界限。鄭學行而今文經亡。直到清朝中期,今文經學又一度興起。以後康有為以今文經學作變法的理論依據,使之與政事結合,但不久也就衰歇。

今文經學除了迷信的內容以外,也有些自然科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