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

[拼音]:Wu Zuxiang

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古典文學研究家。原名吳祖襄。安徽涇縣人。1908年4月5日出生於塾師兼商人的家庭。在宣城、蕪湖、南京讀中學期間,接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對新文學產生興趣,開始在《覺悟》(上海《民國日報》副刊)與《婦女雜誌》上發表《鳶飛魚躍》等短篇。1929年前後,世界經濟危機波及中國,也影響到吳家的經營,父親在家境敗落中憂愁致死。現實中的變故促使吳組緗從理論上尋找答案。考入清華大學後,在其兄吳半農等影響下,注意鑽研社會科學著作,並在“九·一八”以後參加了“社會科學研究會”和“反帝同盟”。這時期發表在《清華週刊》、《文學》月刊上的小說,從《離家的前夜》到《菉竹山房》、《卍字金銀花》,大多表現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意識形態對婦女、青年的壓迫,藝術上顯示出含蓄嚴謹、細緻精微的特色。茅盾的《子夜》的出版開擴了吳組緗的藝術視野,他開始有意運用科學觀點解剖社會生活的各種斷面,在《文學季刊》等刊物上發表了小說《一千八百擔》、《天下太平》、《樊家鋪》以及速寫《黃昏》等;並以圓熟的藝術技巧,展現了富有時代特徵的淒厲鬱怒的生活畫面,真實有力地表現出30年代中國農村急劇破產、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勢,贏得了文壇的讚譽。這些作品收入《西柳集》(1934)和《飯餘集》(1935)。1935年1月起,吳組緗應馮玉祥的邀請,擔任國文教師和祕書,長達12年之久(有間斷)。在此期間,創作了長篇小說《鴨嘴嶗》(又名《山洪》,1946)和《鐵悶子》等短篇,反映農民、士兵抗日意識的覺醒。1946至1947年隨馮玉祥訪美,此後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宋元明清文學史和古典小說研究等課程,發表過《〈儒林外史〉的思想與藝術》、《論賈寶玉典型形象》、《關於古典作家的世界觀》、《關於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和理論》等論文。抗戰期間,吳組緗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書記處書記、北京市文化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全國《紅樓夢》研究會會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