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預算編制原則

[拼音]:Dawei

[英文]: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

法國畫家,新古典主義美術的代表。1748年8月30日生於巴黎一箇中產階級家庭,1825年12月29日卒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1766年,他經F.布歇推薦成為皇家美術學院教授 J.-M.維恩的學生。大衛的早期作品還帶有布歇及羅可可風格的影響,如《米涅瓦與馬爾斯的爭鬥》(1771)。1775~1780年在羅馬居留期間,他沉浸在古典美的追求中,未來鬥爭的召喚使他愈益表現出鮮明的革命色彩。大衛回國後因在1781年沙龍上展出《求乞的貝利薩里》而嶄露頭角。這幅取材於羅馬歷史故事的油畫客觀上影射到法國專制君主的昏庸和殘暴,它受到D.狄德羅和進步輿論界的稱讚。大衛由此畫被接納為皇家學院院士。根據高乃依的悲劇創作的歷史畫《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盧佛爾博物館)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它以堅實的素描、強烈的色彩和雕塑般的造型突出刻畫了荷拉斯父子出征前的英雄氣概,而將籠罩在憂慮和悲哀氣氛中的女眷用作烘托和陪襯,從而有力地揭示了為共和國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一切的現實主題。大衛於大革命爆發前夕完成的同類歷史畫《布魯特斯》(1789,盧佛爾博物館)使他的創作和人民革命熱潮進一步緊密連結在一起。1790年大衛宣誓加入雅各賓黨,成為代表第三等級利益的積極社會活動家。1792年當選為國民公會委員,隨即領導了藝術委員會和公民教育委員會的工作。他代表國民公會宣佈關閉波旁王朝的美術學院,並且將盧佛爾宮改造成向大眾開放的美術館。

大衛在革命高潮中創作了直接表現當代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作品。除《球廳宣誓》(1791)未能完成,只留下素描稿外,最重要的是《馬拉之死》(1793),這幅油畫以極為簡潔、樸素的古典手法成功地將肖像的描繪、歷史的精確性和崇高的悲劇性結合在一起,有力地表現了這位人民之友的英雄主義特徵,因而成為紀念碑式的現實主義歷史畫名作。

大衛同類題材的著名作品還有《約瑟夫·巴拉》(1794,未完成)。他在大革命前後畫的許多當代人的肖像,如《佩科爾夫人像》(1784)、《賽里茲夫人及其小女兒》(1794)以及《賣菜女工》(1795,里昂)等,既有對古典形式研究的嚴謹結構,又不乏生動的性格特徵。其中尤以後者表現得極為出色,可說是大革命中巴黎平民婦女的典型寫照。《雷卡米埃夫人》(1800,盧佛爾博物館)則是同樣富有活力的一幅描繪上層社會婦女的古典主義傑作。1794年7月大資產階級發動政變,隨著羅伯斯庇爾的被處死,大衛也被捕入獄,他改變了政治主張和藝術見解,這就是所謂“大衛的轉向”。他在出獄後畫的《薩賓婦女》(1799年,盧佛爾博物館)中所宣揚的已不是戰鬥的熱情,而是號召妥善,呼喚容忍了。1799年11月的霧月政變建立了拿破崙的獨裁統治,大衛重新受到重用,被授予首席畫師的稱號。

大衛在拿破崙執政和稱帝時期創作了一系列為他歌功頌德的作品。這些作品中著名的有《波拿巴在聖·貝爾拿特險坡上》、《加冕》(1805~1808,盧佛爾博物館)等。《加冕》一畫忠實地記錄了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儀式的情景,場面壯觀,氣勢巨集大,堪稱帝政時期新古典主義繪畫的代表。1814年,拿破崙帝國崩潰,波旁王朝復辟,大衛曾因投票贊成處死路易十六被迫遷居布魯塞爾。

J.-A.-D.安格爾等許多著名畫家都是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