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

[拼音]:Gao Shusi

明代詩人。字子業,號蘇門山人,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少年即有才華,16歲所作《申情賦》數萬言,見者無不驚歎。嘉靖二年(1523)進士。官至湖廣按察使。

高叔嗣的詩歌較少描寫外界客觀事物,偏重於抒發主觀情思,即使有一些景物描寫,也是為了渲染、烘托他的感情活動。詩歌的主要內容是為自己高材遭忌、身羸多病、客居他鄉和友朋貶謫而嗟嘆悲歌。他20歲後寫的《被言後作》就有“守官郎署”、“若臨高墜”的傷心之辭,以後的作品中更是多有“憔悴宛篤,令人心折”,“我生豈斷梗,逐處任飄淪”一類淒涼之語。他也常常以己度人,對一些朋友被貶謫深表同情,嘆息“憐君方遷戍”、“已矣復誰陳”(《送別永之》)等。

高叔嗣詩歌寫得淡雅清曠。他年輕時雖受知於李夢陽,但他卻並不效學李夢陽詩風。有人稱其詩為“本朝第一”,顯然是過譽。不過他的詩曾受到當時的廣泛注意,所表達的情緒及表達的方式,在封建時代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著作有《蘇門集》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