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

[拼音]:zhanzheng zhong de zhudongquan

[英文]:war initiative

軍隊在戰爭中行動的自由權。行動自由是軍隊的命脈,失掉了這種自由,軍隊就有被打敗或被消滅的危險。主動權和力量的優勢、有利的地理、民情等條件分不開,而主觀指導的正確是取得主動權的主要因素。歷來的軍事家都主張在戰爭中爭取主動權。早在兩千多年前,孫武提出的“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孫子·虛實篇》),就有力爭主動、力避被動的意思。F.恩格斯曾指出,能掌握主動權,就證明軍隊或者在數量上,或者在質量上,或者在指揮藝術上具有優勢。毛澤東在指導中國革命戰爭中,非常重視如何從劣勢和被動中,逐步奪取和保持主動權。他指出,一切戰爭的敵我雙方,都力爭在戰場、戰地、戰區以至整個戰爭中的主動權,“這裡最重要的,是儲存並集結最大而有活力的軍隊”(《毛澤東選集》第217頁,人民出版社,北京,1964)。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歷次革命戰爭,都是在敵強我弱、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發揮了指揮員的主觀能動性和高超的指揮藝術,奪得戰爭中的主動權而取得最後勝利的。現代條件下的戰爭,由於軍隊的作戰行動空間廣闊,機動性大,戰鬥激烈,情況瞬息萬變,奪取和保持主動權的鬥爭,將比過去變得更為重要,也更為複雜困難。奪取和保持戰爭中的主動權,主要取決於:強大的適應現代戰爭的國防力量;充分做好隨時對付敵人突然襲擊的準備;熟悉敵對雙方各方面的情況,科學地預測戰爭的發生和發展趨勢,正確制定戰略方針和作戰計劃,並根據情況的變化,指導計劃的實施,力求使主觀指導符合客觀實際;善於審時度勢,靈活地運用兵力和戰法,積極爭取在區域性或全域性上造成對敵的優勢和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抓住和利用敵人的弱點,設法造成敵人的錯覺,給予不意的打擊,迫敵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