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

[拼音]:yuzui

古代無壩取水樞紐工程常用的形似魚嘴的分水建築物。魚嘴修築在河道江心洲或河灘灘脊的迎水端,根據地形決定其形狀。其後部多與導流堤相連,一併起分水導流入渠的作用。魚嘴佈置的位置,導流堤的高低可大致決定引水量。古代四川都江堰從渠首到幹、支、鬥各級渠道多用魚嘴分水、配水,是主要的工程設施(見彩圖)。寧夏、內蒙古引黃灌區這類分水工程很常見,當地稱迎水。河南北部丹沁灌渠亦多采用。廣西興安靈渠分水鏵嘴也是與魚嘴同類的分水建築物。

魚嘴多采用塊石平砌或卵石散築,在水流較急的河流修築魚嘴常用竹籠堆砌,也有用料石砌的。乾隆八年(1743)四川灌縣編纂的《灌江備考》,在敘述“擬作魚嘴法”時詳細記載了當地竹籠工魚嘴的施工技術。現代無壩引水工程中的魚嘴多改用鉛絲籠堆築,成為半永久性的水工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