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生產自動化

[拼音]:Feiyun Lou

[英文]:Feiyun Pavilion

在山西省萬榮縣東嶽廟內,是明代著名木構樓閣建築之一。其主要特色是外觀造型靈活多變,構架形式完整統一。飛雲樓約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雖經明清兩代多次重修,仍基本保持原貌。飛雲樓為3層,全高23.19米。底層平面為正方形;2、3層各面都凸出一個十字脊歇山頂的抱廈,平面呈亞字形。各向立面有 3個歇山頂、6層簷口,角部有8個翼角。全樓有大小82條琉璃屋脊及各類附有雕飾的斗栱,堪稱層簷疊角,形象奇特。它在造型方面受宋代樓閣建築的影響,將平臺、披簷、龜頭殿、十字脊屋頂等多種處理手法組合在一座建築中,使之呈現出雄偉華麗的風格。(見彩圖)

飛雲樓為整體式結構。主要荷載由貫穿3層的4根通天柱承擔,柱高15.45米。4柱由枋木相聯成為井筒,外簷構架全部搭接在井筒上。各層平面尺寸雖不相同,開間大小也有變化,但由於運用插接、擱置、懸挑、垂吊等多種構造方法,使外簷樑枋同井筒結構緊密結合為一體。遼代的樓閣多采用疊層式構架,各層構造相同,相疊而成樓閣,外觀呈現簡單重複的規律性變化,例如應縣木塔的構架就是這樣。而飛雲樓這種整體式構架則可按需要靈活地安排各層空間和結構方式,為豐富樓閣建築造型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