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控制進場系統

[拼音]:Bikou Shuidianzhan

[英文]:Bikou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中國白龍江上以發電為主的大型綜合利用水利樞紐。位於甘肅南部,壩址為凝灰岩及千枚巖,控制流域面積2.6萬km2,電站裝機30萬kW,庫容5.2億m3,兼有防洪、灌溉、養殖、航運及過木等綜合效益。樞紐中除攔河土石壩外尚有溢洪道、左、右岸洩洪洞、排沙洞等洩水建築物和引水隧洞、調壓井、壓力水管、廠房等水電站建築物以及放木道等建築物。

土石壩高101.8m,壩頂長297.4m,於1975年建成。壩體由多種土石料組成,並用部分開挖的石碴填築。防滲體為土料心牆。為獲得較好的壓實效果,壩體施工中使用了振動平碾碾壓堆石和砂礫石。在中國的水利工程中是首次使用這種施工技術。此外,該工程採用兩道混凝土防滲牆處理深達34m的覆蓋層。其中一道為鋼筋混凝土牆,深達68.5m,為中國之冠。洩水建築物採用表孔、中孔、底孔相組合,執行方便。其右岸洩洪洞系由導流隧洞提高進口改建而成,常稱這種形式為龍抬頭。這種既便於樞紐佈置又節省投資的洩洪建築物,由於選型適宜,建成十餘年執行效果良好。內徑為10.5m的水電站引水隧洞,為當時中國已建成的最大直徑的壓力隧洞。其末端分為內徑6m的三條支洞,最大開挖寬度達25m以上。斷面為長方形的阻抗式調壓井,位於三條支洞上,開挖尺寸達12m×46.7m×79.25m(寬×長×高)。這樣大型的矩形調壓井在絹英千枚巖軟弱地層中亦屬少見。三臺機組快速閘門與調壓共用一井的嘗試也獲成功。該站為解決過木與發電用水的矛盾,在水利工程中首次採用了縱向鏈式原木傳送機。這種過木機不改變原河道單根散漂原木的流放工藝,能適應高土石壩樞紐,佈置在右側壩面上。其上游部分為分節沉浮式,以適應上游水位較大的變幅;下游部分為固定式,後接短滑道,使木材離線後經滑道入水,避免了過木機尾輪水下檢修的困難。

碧口水電站於1969年開工,1976年開始發電,1977年竣工,成為聯接中國西南、西北大電網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