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葉清風藤

藥材名稱:水團花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水黃鑿(《陸川本草》),溪棉條(《福建中草藥》),水楊梅、水蓼花(廣東),假馬煙樹(海南)。

基源:為茜草科水團花屬植物水團花的枝葉或花果(鮮或幹用)。水團花屬全世界約3種,中國約2種。本屬亦有學者列於烏檀科Naucleacea中。

原植物:水團花Adina pilulifera(Lam.)Franch.exDrake(Cephalanthus pilulifera Lam.)

歷史:本品始見於《綱目拾遺》木部載:“水團花,李氏草祕,生溪澗近水處。葉如蠟梅樹,皮似大葉楊,5、6月開白花,圓如楊梅,葉皮皆可用,治金刀傷、年久爛腳瘡,搗皮葉,罨上一宿即痂。”所述與現今藥材相符。

形態:常綠灌木至小喬木,通常高約2m,最高可達5m。枝柔弱,有皮孔。葉紙質,對生,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12cm,寬1.5~3cm,頂端急尖至漸尖而鈍,基部鈍或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無毛或被疏短柔毛,側脈6~12對;葉柄長2~6mm;托葉2裂,長5~7mm,早落。頭狀花序小,單生於葉腋,球形,直徑(連花柱)約2cm;總花梗長3~4.5cm,被粉狀小柔毛,中部以下有輪生小苞片5枚;花萼裂片5,線狀長圓形;花冠白色,長漏斗狀,被微柔毛,花冠裂片5,卵狀長圓形,長約1mm;雄蕊5枚,花絲短,著生於花冠喉部;花盤杯狀;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多數,花柱絲狀,伸出花冠管外。果序直徑8~10mm,蒴果楔形,長2~5mm。種子多數,長圓形,兩端有狹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185頁,圖578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350m的河邊、溪邊或山谷林中。分佈於陝西、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雲南。日本、越南亦有分佈。

生藥

採集:隨時可採,鮮用或晒乾用。

化學性質

莖葉含β-谷甾醇、豆甾醇以及奎諾酸(Quinoric acid)、莫洛酸(Morolic acid)、樺皮酸(Betulinic acid)、辛可利酸(Cincholic acid)等三萜類化合物。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