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精石

藥材名稱:北寒水石

名稱出處:《中藥鑑別手冊》

概況

異名:紅石膏(《中藥鑑別手冊》)。

基源:石膏為硫酸鹽類石膏族礦物。

原礦物:正品北寒水石係指石膏,主為紅石膏。透明石膏個別地區曾有用 石膏(Gypsum)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透明石膏於《礦物學》列為石膏的亞種,其主成分相同。

歷史:寒水石在《本經》稱為“凝水石”。載:“一名寒水石,一名淩水石。”李時珍謂:“寒水石有二:一是軟石膏,一是凝水石。”因而石膏與凝水石均有寒水石之稱。李時珍綜合諸家本草所載分析謂:“蘇恭、蘇頌、寇宗奭及閻孝忠四家所說,皆是軟石膏之寒水石。王隱君所云南騮是方解石。”又曰:“《別錄》凝水,鹽之精也。陶氏亦云:“鹵地所生,碎之似樸消。……。”獨孤滔《丹房鏡源》雲:“鹽精出鹽池,狀如水精。據此諸說,則凝水石即鹽精石也。”並認為:“諸家不詳本文鹽精之說,遂以石膏、方解石指為寒水石,唐、宋以來相承其誤,通以二石為用,而鹽精之寒水,絕不知用,此幹載之誤也。”據李時珍所述,寒水石為正品應是鹽精的凝水石。據有人考證認為凝水石為現今礦物芒硝晶體(主含含水硫酸鈉)。又有人說是硝板中的白鈉鎂礬(主含含水硫酸鎂鈉)。但根據現今用藥情況,未見有用芒硝晶體的白鈉鎂礬當寒水石者。目前各地所用的寒水石主要有紅石膏和方解石兩種。北方多用紅石膏,南方多用方解石。兩種的基源、性狀、主要成分、效用均異。70年代初,曾有人提出把兩種寒水石加以區分,把北方用的石膏類寒水石稱為“北寒水石”;南方用的方解石類寒水石稱為“南寒水石”,分別入藥。近年來經調查由於紅石膏貨源較緊張,曾發現北京地區、天津、寧夏、內蒙古等地轉用南寒水石,或者各半混用。又有人主張分別使用。

80年代者筆者調查研究了寒水石包括北寒水石與南寒水石的產狀和品種,並測定了寒水石主要成分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等。

形態:結晶體常為板狀、纖維狀、葉片狀。色常呈灰色、肉紅色等。其它參見“石膏”條。

產地 主產山東。

透明石膏與紅石膏主要區別在於:透明石膏呈無色或月白色反射光,為透明的石膏晶體。產于山西、山東、廣西。

藥性

功效:涼血降火,除伏熱,固齒明目。

主治:傷寒熱盛,胃熱消渴,腹中積聚,煩滿口燥,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