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子

藥材名稱:雞內金

名稱出處:《本草蒙筌》

概況

異名:雞肶胵裡黃皮(《本經》),雞肶胵(《本草經集註》),雞肫內黃皮(《日華子本草》),雞肫皮(《滇南本草》),雞黃皮(《現代實用中藥》),雞食皮(《河南中藥手冊》),雞嗉子(《新疆藥材》),雞合子(《山東中藥》),雞中金、化石膽、化骨膽(《山西中藥志》)。

基源:為雉科原雞屬動物家雞的砂囊內膜。

原動物: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餘項參見“雞肉”條。

生藥

採集:全年均可採收。將雞殺死後,取出砂囊(雞肫),立即剖開剝下內膜,洗淨,晒乾備用。生用或炒用。

鑑別:本品呈不規則的卷片狀,有明顯的波浪形皺紋,完整者長約3.5cm,寬約3cm,厚約5mm;表面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取自老雞者微黑,質薄而半透明。質脆,易碎,斷面膠質狀,有光澤。氣微腥,味微鹹苦。以個大,色黃,完整,潔淨者為佳。

加工炮製:常用的炮製品有醋制雞內金和砂燙雞內金。 ①醋制雞內金取洗淨的雞內金壓碎,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鼓起,噴醋,取出,乾燥。每雞內金100kg,用醋15kg。 ②砂燙雞內金取砂子置鍋內,用中火炒熱,加入整碎分開的雞內金,拌炒至鼓起,酥脆,取出,篩去砂子,放涼。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含胃激素(Ventriculin)、角蛋白等[1]。

出生4~8周的小雞砂囊內膜含藍綠色素和黃色素,分別為膽汁三烯(Bilatriene)和膽綠素的黃色衍生物[2]。砂囊含維生素(總量100g):維生素B1100μg,B2200μg,尼克酸7.0mg,維生素C5mg[3]。又報維生素C含量,每1g砂囊含還原型0.11mg,總維生素C0.12mg,其中還原型佔92%,氧化型佔8%[4]。

炒雞內金和未炒雞內金含水量為8.89%和10.28%,水解後氨基酸總量各為416.74mg/g和514.5mg/g,各種氨基酸分別為(未炒)(mg/g):賴氨酸33.9458,組氨酸10.7477,精氨酸95.2684,門冬氨酸94.7587,蘇氨酸41.5223,絲氨酸25.7103,穀氨酸109.5822,脯氨酸37.9828,甘氨酸40.6941,丙氨酸37.4359,胱氨酸20.6892,纈氨酸51.3454,甲硫氨酸10.3168,亮氨酸48.6117,異亮氨酸35.5267,酪氨酸34.3814,苯丙氨酸28.2616[5]。

參考文獻

[1] 江蘇藥材志.江蘇人民出版社,1965:511。


[2] CA 1959;53:10450b。


[3] ビタミン定量法.南江堂,1955:711。


[4] ビ夕ミン定量法.南江堂,1955:614。


[5] 中藥材科技 198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