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蛙

藥材名稱:當歸藤

名稱出處: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概況

異名:大力王、篩其蔃(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虎尾草(《雲南思茅中草藥選》),小花酸藤子(《中藥大辭典》、《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源:為紫金牛科酸藤子屬植物當歸藤的根及老莖。

原植物:當歸藤Embelia parviflora Wall.,又名篩萁強(《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攀援灌木或藤本,長可達10m;根灰褐色,斷面有菊花紋;樹皮灰白色;小枝纖細。通常呈2列,密被鏽色長柔毛,有腺點或星狀毛。葉二列,葉柄長約1mm,被鏽色長柔毛;葉片紙質,卵形,長1~2cm,寬0.6~1cm,頂端有鈍圓,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全緣:上面中脈微凹並被鏽色柔毛,下面中脈隆起,被鏽色長柔毛或鱗,近頂端疏腺點。近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腋生,通常下彎藏於葉下,有花2~4朵,被鏽色長柔毛;花小,單性,5數;萼片卵形,無毛,具緣毛,在頂端有疏腺點;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卵形,頂端微凹,且具腺點,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與花瓣近等長,花葯背部有腺點;子房卵形,無毛,有腺點。漿果狀核果球形,直徑約5mm,暗紅色、宿存萼反捲。花期12月至第二年5月。果期5~7月。(圖見《西藏植物誌》.第3卷.744頁.圖292∶3-6)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海拔300~2300m的山間密林中或山地叢林、林緣灌叢中。分佈於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和西藏東部。印度、緬甸至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洗淨,切片,晒乾。

鑑別:根表面灰褐色,斷面有菊花紋。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藥性

性味:苦、澀,溫。 ①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澀、微苦,平。”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苦、澀,溫。”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苦、澀,平。”

功效:活血散瘀,補腎強腰。

主治:月經不調,閉經,貧血,腰腿痛,跌打損傷,骨折。 ①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通經,活血,補虛勞,強腰膝.益精壯陽。治月經不調,經閉,貧血,胃痛,白帶。”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活血散瘀,調經止痛,接骨。治骨折,跌打損傷,月經不調,腹瀉。”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補血調經,強腰膝。治貧血,閉經,月經不調,白帶,腰腿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治骨折:當歸藤、車前草、鍋鏟葉、細黑心。搗爛敷患部,隔日換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