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草

藥材名稱:楓香樹葉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基源:為金縷梅科楓香樹屬植物楓香樹的葉。

原植物: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L.taiwaniana Hance;L.tonkinensis Cheval.)

形態:喬木,高可達40m,樹杆挺直,老樹皮深灰色,具不規則深裂,幼樹或中年樹的樹皮淡灰色,淺縱裂。葉紙質,常為掌狀3裂,萌芽枝的葉常為5~7裂,長6~12cm,寬9~17cm,掌狀脈5~7條;葉柄長達11cm;托葉線形,紅色,早落。雄蕊多數;雌花排成頭狀花序,有細長花序梗,萼齒5,花後壇長,子房半下位,2室,胚珠多數,花柱2,長約1cm。頭狀果序球形,直徑2.5~4.5,下垂,宿存花柱和萼齒針刺狀。花期4~5月,果期10月。(圖見《江蘇植物誌》下冊.264頁.圖1147)

生境與分佈:生於平原或丘陵的向陽沃土上;分佈於黃河以南,西至四川、貴州、南至廣東、東至臺灣。

化學性質

含揮發油、黃酮和環烯醚萜已類成分。揮發油含2,3,3-Trimethyl oxepane、(z)-3-己烯-1-醇[(z)-3-Hexen-1-ol]、β-側柏烯(β-Thujene)、γ-松油烯(γ-Terpenene)、△1(2),8-menthadiene、4-乙醯松油醇[(±)-4-Terpineol acetate]、α-異松油烯、傘形花酮(Umbellulone)、4-松油醇(4-Terpinsol).α-松油醇(α-Terpineol)、驅蛔腦(Ascaridole)、3-壬烯-2-酮(3-Nonen2-one)、β-波旁烯(β-Bourbonene)、β-石竹烯(β-Carryophyllene)、γ-石竹烯、γ-衣蘭油烯(γ-Muurolene)、畢澄茄烯(β-Cubebene)、脫氫白菖蒲烯(cis-Calamenene)、茉莉酮(Jasmone)和菲(Phenanthrene)[1]o尚含α-蒎烯、β-蒎烯、莰烯、檸檬烯、對-聚傘花素、α-水芹烯、蘇合烯及鞣質[2]。其含可水解鞣質有:Liquidambin、Isorugosin A,B,D[3,4]。

參考文獻

[1] 中藥材 1991;14(8):34。


[2]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61。


[3] CA 1989;111:93878r。


[4] CA 1989;110:111696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