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桑螺

藥材名稱:龍船烏泡

名稱出處:《湖南藥物志》

概況

異名:烏泡天、八月泡、過江龍、烏泡、烏莓(《湖南藥物志》)。

基源: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炮烙莓的全株、根和果。

原植物:炮烙莓Rubus sieboldii Blume

形態:常綠灌木。莖呈彎曲狀,莖枝及葉柄疏被微曲的硬刺和密被紅褐色硬粗毛。葉革質,互生,葉片卵形至圓形,長7~15cm,寬6~13cm,基部心形,邊緣有淺缺刻及鋸齒,裂片頂端尖或鈍,上面初有綿毛,後脫落,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在主脈及側脈上有紅褐色硬粗毛及稀疏的硬刺;葉柄長2~6cm;托葉早落。花單朵或數朵生於葉腋,白色,大,直徑約3cm;花下苞片廣卵形,兩面有細毛;花柄短;花萼5裂,宿存,兩面被赤褐色密毛,花萼裂片廣卵形或橢圓形;花瓣5片,廣橢圓形或近圓形,邊緣波狀。聚合核果球形,成熟時紅色。花期夏初。(圖見《湖南藥物志》.第2輯.557頁.圖269)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和山谷的林中、灌叢。分佈於湖南。

藥性

性味:澀。果:甘。

功效:止血,活血,定痛,利尿。

主治:流感,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湖南藥物志》:“治淋病:炮烙莓15g,海金沙30g,過山龍、杉樹脂各150g。水煎,衝酒服。” ②《湖南藥物志》:“治痢疾:炮烙莓根30g,算盤子根30g,地榆10g。水煎服。” ③《湖南藥物志》:“治小兒口糜:炮烙莓果、馬桑果,搗汁調水塗口。” ④《湖南藥物志》:“治蟲牙痛:炮烙莓嫩芽、蓖麻油、馬蹄香,共搗爛敷牙。”

單方應用:《湖南藥物志》:“治跌打損傷、刀傷:炮烙莓,研末,酒調敷或鮮品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