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藻

藥材名稱:乳兒繩

名稱出處:《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概況

基源:為夾竹桃科絡石屬植物乳兒繩的花。

原植物:乳兒繩Trachelospermum cathayanum Schneid.(T.wen chowense Tsiang),又名五根樹、雞屎藤(浙江)。

形態:攀援灌木,長達8m,幼枝被黃褐色短柔毛,老時變紫紅色,無毛,葉紙質至厚紙質,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10cm,寬1.5~4cm,基部急尖,頂部漸尖,葉面無毛,葉背幼時被短柔毛,以後毛漸脫落;葉柄長3~7mm,無毛或被短柔毛,上面具槽。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著花多朵,白色;總花梗長2~6cm,無毛或被疏短柔毛;花梗長5~15mm,基部苞片披針形,長2~3mm;花萼裂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具緣毛,長2~3mm,花萼內面基部有10個具細齒的腺體;花冠筒近喉部膨大,長7~10mm,雄蕊背後的筒壁上和喉部被柔毛,花冠裂片無毛,雄蕊著生在花冠筒的膨大處,花葯隱藏在花冠筒喉內,花絲短,被短柔毛;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每心皮含胚珠多顆,無毛,花柱絲狀,柱頭卵圓形;花盤5裂。蓇葖成雙叉生,線狀披針形,長12~28cm,直徑3~5mm,無毛;種子線狀長圓形,長1.5~2cm,直徑約3mm,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1.5~2cm。花期4~7月,果期8~12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453頁.圖4859)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地路旁、山谷水溝旁、岩石上或林下。中國特產,分佈於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及西南地區。

藥性

功效:《浙江藥用植物志》下冊:“乳兒繩為溫州絡石之別名,與同屬植物石血的功用基本相同。”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雲南植物誌》:“治五更瀉:乳兒繩(全草)60g,紅棗10枚,水煎服;或乳兒繩全草、梵天花、龍芽草、截葉胡枝子各適量,水煎服。” ②《雲南植物誌》:“治腰肌勞損:乳兒繩(全草)、扶芳藤各30g。或加葨芝、威靈仙、槲蕨各12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