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德爾唱法

[拼音]:Zhang Heng

中國東漢科學家、天文學家、思想家。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召縣石橋鎮)人。少年時到西漢故都長安進行歷史與民情考察,後一度到京城洛陽遊學,乃“通五經”、“貫六藝”。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兩次為太史令。他精通天文、歷算,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轉動的“渾天儀”,並於陽嘉元年(132)製造了測定地震的候風地動儀。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以樸素唯物主義哲學宇宙觀和認識論為基礎的。當時的天文學,亦即宇宙結構理論,共有三個學說: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蓋天說以《周髀算經》為代表,認為天圓地方,天如傘蓋,地如棋盤。這是一種古老的說法。宣夜說認為,天體為元氣構成。渾天說認為天地都是圓的,天在外象蛋殼,地在內象蛋黃。張衡是渾天派的主要代表,他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渾天儀》)。他在《靈憲》中對天地的起源作過解答,認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後,輕者上升為天,重者凝聚為地,陰陽相蕩,產出萬物。他還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確地解釋了月蝕的原因,指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蝕是由於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的,把中國古代自然科學水平推向了高峰。張衡著述,據《後漢書》本傳稱,有“詩、賦、銘、七言、《靈憲》、《應閒》、《七辯》、《巡誥》、《懸(玄)圖》凡三十二篇”。《靈憲》是他的哲學著作。它總結了當時的天文知識,肯定了宇宙的物質性與無限性。他的文學作品,氣象雄渾,富於科學的幻想。張衡文集已佚,後有明人輯本《張河間集》。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全後漢文》收集了張衡的全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