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藤

藥材名稱:野罌粟

名稱出處:《寧夏中草藥手冊》

概況

異名:山大煙、野大煙、山罌粟、毛罌粟(《吉林中草藥》),山米殼(《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基源:為罌粟科罌粟屬植物野罌粟的果實、果殼及帶花全草。

原植物:野罌粟Papaver nudicaule L.,又名來汗古麗(維名)。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60cm,全株被硬伏毛,折斷後有白漿。基生葉叢生,具長柄,葉片長卵形,羽狀深裂,裂片再不等淺裂。花莖直立,細弱,遠長於葉,由基部抽出;花單一,頂生;花瓣4,橙黃色或黃色,倒卵形,波狀,二輪排列,內輪2枚較小。蒴果長圓形或倒卵狀球形,常密生硬毛,長約18mm,頂端有蓋。(圖見《中藥大辭典》.下冊.2148頁.4417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高燥地、多石礫地。分佈於中國東北及內蒙古、山西、寧夏、青海、新疆、湖北。

化學性質

全草含黑龍鹼(Amurine)、黑龍靈(Amuroline)、黑龍因(Amuroine)、黃連鹼、金黃罌粟鹼(Nudaurine)等,並有少量皁甙。葉含氰甙,花含黃酮類化合物,野罌粟鹼(Nudicauline)。

參考文獻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242 江紀武等編著.植物藥有效成分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