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根

藥材名稱:沙漏蘆

名稱出處:《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概況

異名:砂藍刺頭(《內蒙古中草藥》),刺甲蓋、惡背火草、刺頭火絨草(《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基源:為菊科藍刺頭屬植物砂藍刺頭的根。藍刺頭屬全世界約120種;中國約17種,其中5種入藥。

原植物:砂藍刺頭Echinops gmelinii Turcz.

形態:一年生草本,根細圓錐形。莖單生,高10~90cm,白色或淡黃色,疏被腺毛或腺點或無毛。葉無柄,下部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9cm,寬0.5~1.5cm,基部擴大抱莖,頂端銳尖或漸尖,邊緣具刺齒或刺狀緣毛;中上部葉與莖下部葉同形,漸小;全部葉疏生蛛絲狀毛及具頭狀柄的腺毛。復頭狀花序單生於莖枝頂,直徑2~3cm,白色或淡藍色;每頭狀花序僅具1花,基毛白色,細毛狀,長約9mm;總苞片3~5層,外層的線狀倒披針形,長約6mm,頂端尖,中部以上邊緣有睫毛,背部被短柔毛,中層的較長,長約12mm,長橢圓形,頂端漸尖成芒刺狀,邊緣有睫毛,內層的長約11mm,長圓形,頂端芒裂,基部深褐色,背部被蛛絲狀長柔毛;花冠管部長約3mm,白色,有毛和腺點,裂片線形,淡藍色。瘦果倒圓錐形,長約6mm,密被貼伏的棕黃色長毛;冠毛長約1mm,下部連合。花期6~7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598頁.圖661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580~3120m的山坡礫石地、荒漠草原,黃土丘陵或河灘沙地。分佈於中國東北、西北及河南。原蘇聯和蒙古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春、秋季採挖,去淨泥土,切碎。

藥性

性味:鹹、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排膿,通乳。

主治:瘡癰腫痛,乳腺炎,乳汁不通,淋巴結結核,痔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內蒙古中草藥》:“治癰癤初起,紅腫熱痛:砂藍刺頭、連翹各9g,大黃、生甘草各6g。水煎服。” ②《內蒙古中草藥》:“治乳汁不下,乳房脹痛:砂藍刺頭、瓜蔞、蒲公英、土貝母各9g。水煎服。”

單方應用:《內蒙古中草藥》:“治閃腰岔氣,跌打損傷:砂藍刺頭9g。水煎加紅糖,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