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鉀性腎炎

藥材名稱:紫石英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氟石(《中藥志》),螢石(《江蘇藥材志》)。

基源:紫石英為氟化物類螢石族礦物。

原礦物:紫石英一般指螢石Fluoritum.

歷史:紫石英最早記載的文獻是《本經》,列為上品。陶弘景雲:“今第一用太山(今山東泰安縣東北約8公里)石,色重澈下有根。”掌禹錫引《嶺表錄異》雲:“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其質瑩澈,隨其大小皆五稜,兩頭如箭鏃。如此之描述與矽酸鹽類礦物紫色石英相符。但寇宗奭謂:“紫石英明澈如水精,但色紫而不勻。”並在白石英中指出:“白石英狀如紫石英,但差大而六稜,白色若水精。”均表明紫石英不是石英類,所說“色紫而不勻”,似指氟化物類礦物螢石,在歷史上兩者可能同存。近代紫石英商品藥材主流為螢石,紫色石英(SiO2)極少見。自《中國藥典1963年版》收載的紫石英基源為氟化物類礦物螢石,後來歷版藥典記載的紫石英基源均為螢石。但有個別地區誤把淺紅色礦物方解石(CaCO3)混作紫石英供藥用。

形態:螢石屬於等軸晶系。單體常呈立方體、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及其聚形。集合體為緻密粒狀塊體出現。無色透明者少見,常見為深紫色、淡紫色、淺綠色等,其色調往往分佈不均勻;有的中間夾有白色石英細脈。條痕白色。玻璃光澤。透明至微透明。硬度4。性脆。密度3.18g/cm3。顯熒光性。

產狀:螢石通常是晚期結晶的氣成熱液礦物,廣泛產於熱液礦脈或蝕變交代岩石中。

產地 產於浙江、山東、甘肅、江蘇、湖北等地。

生藥

採集:採得後,挑選紫色或淺綠色者,除淨外附的砂礫及粘土。

鑑別

性狀:紫石英呈立方體、八面體;主為塊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具稜角。深紫色、淡紫色。淡綠色至綠色,有的紫色間夾有綠色或白色,深淺不均勻;條痕白色。玻璃樣光澤;半透明至透明。表面不平滑,常有裂紋。體較重,質較硬而脆,用小刀尖端不太用力可得到一劃痕。易砸碎,斷面不平坦。無臭,味淡。

理化:①取紫石英一小塊,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亮紫色或紫色至青紫色熒光。 ②取紫石英粉末0.1g,置燒杯中,加鹽酸2ml與4%硼酸溶液5ml,加熱微沸使溶解。取溶液1滴,置載玻片上,加硫酸溶液(1→4)1滴,靜置片刻,於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針狀結晶。 ③取紫石英粉末20mg與二氧化矽細粉15mg,混勻,置具外包錫紙的橡皮塞的乾燥試管中,加硫酸10滴。另取細玻璃管穿過橡皮塞,玻璃管下端沾水1滴,塞置距試管底部約3.5cm處,小心加熱(在石棉板上)試管底部,見水滴上下移動時,停止加熱約1分鐘,再繼續加熱,至有濃厚的白煙放出為止。放置2~3分鐘,取下塞與玻璃管,用2~3滴水沖洗玻璃管下端使流入坩堝內,加鉬酸銨溶液1滴,稍加熱,溶液顯淡黃色,放置1~2分鐘後,加聯萃胺溶液1滴和飽和醋酸鈉溶液1~2滴,即顯藍色或生成藍色沉澱。

加工炮製:常用紫石英有紫石英和煅紫石英兩種。 ①紫石英;洗淨,打成碎塊。 ②煅紫石英:取淨紫石塊,置坩堝內,在無煙的爐火中煅紅透,倒入醋盆中淬酥,取出,如上法再煅淬一次,晾乾。每紫石英100kg,用醋30~40kg。 古法:醋淬7次,水飛為細末。

貯藏:置乾燥處,防塵。

化學性質

熒石主要化學成分為氟化鈣(CaF2)。理論值:Ca為51.33%,F為48.67%。其中Ca可以為Y,Ce和其它稀土元素所置換,含量可達(Y,Ce):Ca=1:6。F可以為Cl所置換。

參考文獻

結晶學與礦物學.地質出版社,197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