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伯牙絕弦教案

林珊伯牙絕弦教案

  林珊伯牙絕弦教案一

  【教材解讀】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 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設計理念】

  如何最佳化小學文言文傳統教學方法是小學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學 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我採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並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容。

  【重難點】

  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音樂《高山流水》、課外拓展。

  2、學生準備:蒐集瞭解伯牙的相關資料。

  【教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激發情趣

  同學們,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今天,讓我們繼續走入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伯牙絕弦”的故事,相信,他會帶給你歷久彌新的啟迪。還記得故事寫了哪兩個人嗎?(板書:俞伯牙、鍾子期)開啟書,自由讀一讀這個故事,注意讀出古文的韻味和節奏。

  二、探究理解,感悟文字

  【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A: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麼?你是從哪個字讀懂的?(善是什麼意思?)

  B:誰能讀出他們的特點?(應該注意哪個字?)

  C:伯牙和子期一個善於彈琴,一個善於聽琴,(板書:琴)你們從文中找一找,還有哪些句子也告訴了我們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

  D:你們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讀勾畫的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A:仔細讀讀這句話,想想你是怎樣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的

  B:預設1、整句話理解,誰還能結合具體字或詞談一談?

  預設2、①善哉,哉是語氣詞,善哉用現代的話說說就是什麼?(妙啊,好呀,棒極了。)這個善和前一句的善字意思一樣嗎?

  從這個詞中,我們感受到了什麼?誰能讀出你的理解?

  細心的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這句話中還有一個語氣詞是什麼?(兮)為什麼一句話中連用了兩個語氣詞?(強烈的讚歎)讓我們帶著強烈的讚歎來讀一讀這句話。

  ②峨峨,伯牙的琴聲使子期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泰山?(雄偉、高大、挺立)讀出你看到的情景。

  ③志在高山,從哪個字型會到琴技高超?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C:同學們,讀古文就應該向剛才那樣,從字裡行間去體會它的味道。

  【出示: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A:看看這句話,再看看上一句話,你發現了什麼?

  B:他們在句式和寫法上完全相同,下面,你們就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自己大聲讀讀這句話,看看你從這句話中又是如何體會到伯牙善彈,鍾子期善聽的?

  C:兩人一組,讀句子並交流感受。

  D:指名讀句子,說感受,指導朗讀。

  E:伯牙的琴技如此高超,他的琴聲中除了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水,也許還會有(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明月皎皎、波光粼粼)

  現在,我就是伯牙,你們就是子期。

  當我彈琴志在清風時,你會對我說:(提示:誰能仿照書上的話來誇誇我?)

  當我彈琴志在明月時,你會對我說:

  當我彈琴志在波光時,你們會對我說:

  誰還能自己說說這樣的讚歎?

  F: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就是--

  【出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知。】

  A: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B:子期聽懂的僅僅是伯牙的音樂嗎?他還聽懂了什麼?

  C: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伯牙琴聲子期能懂,伯牙心聲子期也能懂,(板書:心)這樣的朋友才能叫--知音(板書:知音)

  D:能得子期這一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喜悅、激動)誰來讀出這種感覺?

  E:下面,就讓我們在高山流水的樂曲中一同分享知音相伴的樂趣吧!(課件播放:高山流水)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A:伯牙和子期多麼想向這高山流水一樣相依相伴呀,然而不幸的是,子期死了,於是,伯牙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誰來讀讀文章最後一句話?

  B:他為什麼這樣說,這樣做?他碎的只是琴嗎?短的只是弦嗎?

  C:此時,他的心情又是如何?(悲傷、悲痛欲絕)誰能讀出他的心情?

  D:失去了唯一的知音,此刻,他最想對子期說些什麼?在書上寫一寫,可以用現代文,也可以用古文。

  E:誰來讀讀你寫的話?再讀讀書中的話。

  三、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教師結語:“相識滿天下,知音只一人”伯牙絕弦使得高山流水成絕唱,高山流水依舊在,人事已全非,只是這山水中平添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後人由於伯牙絕弦的傳說,就認為彈琴時絃斷,則聽眾中必有知音在場;或把真正瞭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也常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關於這個故事,還有很多傳說,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去查閱相關的資料。

  林珊伯牙絕弦教案三

  一、課前朗讀,感悟友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欲取鳴琴彈,恨不知音賞。

  二、談話匯入,走進課文

  1、這組詩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古人用詩歌形式,用精煉的語言表達了和朋友知己之間的深厚感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寫朋友知己的古文。它千古傳誦,流傳至今。

  2、板書課題,正音,絕      弦

  3、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是我們本學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三、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試讀,說說讀後的感受。中國有句古話知難而上、迎刃而解,有信心讀好嗎?

  2、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4、教師根據實情範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學生拿筆畫停頓

  5、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6、點名讀,齊讀

  四、初解知音,理解課文

  1、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

  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從“鼓”字引導,學生說說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5、預設交流

  (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善於、擅長)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表示感嘆)

  (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裡的“善哉”表示讚歎。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裡就會出現高山……

  (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麼,就彈出什麼。

  (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6、你們又從哪裡看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預設答案: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

  7、師:假如現在你是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彷彿聽到了什麼?你怎麼讚歎?(生自由發表意見。)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引導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裡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裡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

  2.理解文字,探究知音

  ①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為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預設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②師:那麼,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讚美嗎?(學生自由說)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峨峨兮若泰山。

  ④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乎若江河。

  ⑤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預設答案:1、失望。2、寂寞。3 、憂慮。生4、渴望。……)

  ⑥師:後來,終於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⑦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透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⑨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課文最後一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伯牙為什麼認為子期是最後的知音?(預設答案: 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3.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麼?(預設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 2、斷了他的心絃。 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在斷了琴絃,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後一句。)

  ③師:有記載,子期死後,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六、積累背誦,拓展延伸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伯牙、讚美伯牙、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後交流。)

  2.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

  3.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還根據這個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或flash動畫。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

  4.師生分角色讀。

  5.引導背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