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組織形式與內容設計論文

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組織形式與內容設計論文

  【摘 要】數碼鋼琴集體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是基於傳統鋼琴教學模式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吸取了傳統鋼琴音樂教育中一切正確有效的方法和理論,並結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而進行的新型教育活動。這一新的教學模式的出現是順應現代教育改革的趨勢和發展,推動了鋼琴教育領域中如教學原則、教學形式與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以及鋼琴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的改革。

  【關鍵詞】數碼鋼琴 集體課 組織形式 內容設計

  一、數碼鋼琴集體課的課堂組織形式

  1.獨奏形式

  利用音訊控制系統中“個人示範與點評”的功能,一個學生與老師進行交流,其它學生傾聽,在點評時,主要針對該生對作品的技術處理和音樂表現進行討論,指出優劣,達到取長補短的功效,避免自己彈奏時再出現同樣的錯誤,這種回課形式所產生的一個積極因素就是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課下努力練琴,完成作業,而共同評析則使學生由被動地位變主導地位,增進交流,活躍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齊奏形式

  隨機選擇幾位學生,教師根據作品的性質以及彈奏者的技術水平規定適當的速度,進行齊奏式回課。完畢後,針對彈奏,引發討論,討論內容應以作品的結構,整體表現風格為主,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想法,教師在接納學生反映的同時,啟發思維,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資訊量,從而更好的指導彈奏。齊奏回課較獨奏回課有更大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對節奏、速度的嚴格把握方面,總會出現或快或慢的情況,這也就為學生在齊奏過程中的適應能力提出了要求,當自己的彈奏在與群體出現偏差時,應及時改正、積極調整,能迅速融合到集體的感覺中去。初訓練時,老師和學生都會有不適應的感覺,時間長了,隨著次數的增加,就會覺得樂趣無窮。同時,這種形式也考驗了教師的“火眼金睛”,教師在傾聽時,要耳聽八方,眼觀六路,防止有“濫竽充數”的現象。

  3.輪奏形式

  鋼琴彈奏的“接力棒”,這是一個極為有趣的遊戲。一首作品,按照樂句、樂段或小節線的劃分,分配給每位學生,當前一位演奏者結束自己的任務時,後一位要按時進入,完成規定的長度後,接下去的同學又要挺身而出,好比運動會上的田徑接力賽,接力棒不能中途掉下,直到最後勝利而歸。經過實踐,此種形式深得學生的喜愛,緊湊、嚴密的銜接,鍛鍊了彈奏者的應變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

  4.重奏形式

  無論對於彈奏者還是欣賞者,四手聯彈,雙鋼琴的演奏形式顯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多聲部的層次進行,和聲色彩的豐富對比,合作雙方的默挈配合,都是激發學生興趣、情緒的因素所在,合作性演奏要求彈奏者在完成自己所擔當的音樂角色的同時,要密切注意同伴的演奏,這一自身形式所賦予的內涵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更有效的節省了時間,增加學生的上琴率,避免課堂上出現無事可做的現象。

  5.複式形式

  當然不同於傳統的高階程度的個人課,而是在其它同學練琴時間之餘進行單獨輔導。教師在上課開始的前二十分鐘集中講授新課的學習提示,包括創作背景、技術難點,訓練目的,並作精細示範,而後,學生帶耳機獨自視奏,在練習的過程中,鼓勵質疑,發現問題,教師當堂解答,並可利用此時間段,逐個進行舊作業的回課,因人制宜,解決彈奏中的各種問題,既提高了練琴效率,訓練學生快速準確的識譜,又可細緻針對個人,一舉兩得。

  二、數碼鋼琴集體課的內容設計

  1.同曲不同段

  以奏鳴曲為例,“奏鳴曲”是18世紀古典樂派常用的一種音樂體裁,由不同數目的樂章組成,樂章之間在調性、速度、情緒上形成對比,幾個樂章作為一個整體,彼此存在著內在的邏輯關係。對於某些程度較深的學生可選擇速度快,演奏技法較複雜的快板樂章,而程度較淺的學生則先學習速度慢,旋律優美,技巧性相對不太強的慢板樂章。當學生作品完成後,可以一起用輪奏的形式將幾個樂章完整的彈奏,感受音樂的完整性和音樂形象的變化。

  2.同時期不同作品

  教師在教學時可講述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總特徵,再分述單個作曲家的創作特點。按作品性質、難易程度,有選擇的佈置給學生,這樣雖然學生練習的作品不同,但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還是統一的,讓學生在瞭解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統一性的同時,又能掌握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風格,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不同作品的共性與差異。

  3.同作曲家不同作品

  如巴赫的作品,巴赫一生寫了大量鍵盤音樂作品。雖然不同曲集有不同的創作背景,音樂性質,但這些作品都有一個統一性特徵:復調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程度差異,佈置相應的作品,利用數碼鋼琴特殊的“配組”功能,按復調作品的幾個聲部將學生分組,一人控制一個聲部,一起合作完成全曲。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4.同種技術不同作品

  鋼琴教學中的技術訓練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音階、琶音、雙音、和絃等。而每首鋼琴作品都有它訓練的`技術課題。針對程度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深度的曲目,來強化這一技術的練習,這樣既照顧了程度差異又統一了教學目的。

  5.同一教學目的不同教學形式

  鋼琴學習不僅只是一個技術訓練過程,它更有音樂文化,音樂修養方面的要求。這樣就要調整“鋼琴課只彈奏作品”的觀念,音樂欣賞與鋼琴理論同樣可以作為上課的內容。

  教師可根據課堂學習內容選擇MIDI曲庫中相應作品給學生進行欣賞,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可以對整個樂曲的性質和特點有一個視聽直覺的印象,並用以引導自己的審美理解力和審美情趣,更快更好的正確把握作品風格。而那些較深程度的作品,雖然不能讓學生演奏,也可以欣賞的形式進行學習。透過欣賞各個時期的經典作品和深程度的作品,再加上教師對欣賞的作品進行詳細的講解與分析,就大大增加了課堂容量和學生的作品儲備量。

  另外,對於鋼琴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是學好鋼琴的有效途徑。科學性、藝術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是鋼琴教學首先要遵循的教學原則。教師可以採用討論的啟發式方法進行教學。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展開討論、回答問題,鞏固複習舊內容,從而獲得新知識。

  參考文獻:

  [1]陳朗秋.鋼琴教學法.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139.

  [2]於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3]高曉光.鋼琴藝術百科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1.

  [4]袁善琦.音樂教學技能.華中大學出版社,2002.

  [5]杜士珍.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