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的出版供需均衡發展論文

學術期刊的出版供需均衡發展論文

  學術期刊常見的出版模式是紙質出版,而傳統紙質期刊容量比較有限。一般的單期期刊只有一兩百頁,能收錄二三十篇文章,且以雙月刊為主,單本期刊全年總髮文量為180篇左右。由於傳統紙質學術期刊的發文量有限,學術期刊稿件發表時滯較長,科研人員想快速發表創新性研究成果會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從經濟學的供需理論出發,將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看作一個系統,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係。由於學術期刊出版系統供給與需求的相互影響和制約,該系統主要呈現供需失衡現象。筆者將經濟學的均衡理論應用到出版供需的分析中,期望通過出版行業從業者、管理者和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努力,不斷調整出版供需非均衡的狀態,實現學術期刊供需的科學均衡發展。

  一、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範疇分析

  1.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的基本內涵學術期刊出版需求是指由社會科研活動引起的,科研人員透過學術期刊將自身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公佈而產生的投稿、發表需求。按照學術期刊在一定時間段、一定區域範圍內出版需求的實現程度來判斷,其出版需求包括現實的出版需求和潛在的出版需求。現實的出版需求是指社會科研活動產生的學術期刊有效出版需求;潛在的出版需求指在一定時間段、一定區域範圍內,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總量中未能實現的部分,這部分需求在一定條件下和之後時間段內有可能轉化為現實的出版需求,也有可能無法轉化。學術期刊出版供給是指現有的出版資源、技術和條件所決定的學術期刊出版者能夠提供給科研人員發表創新性研究成果的出版服務。從現有的出版資源對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的滿足程度來看,學術期刊出版供給可以劃分為現實的出版供給和潛在的出版供給。現實的出版供給是指在一定時間段、一定區域範圍內,學術期刊出版者提供的或者能夠實現的出版產品總量;潛在的出版供給是指一定時間段和一定區域範圍內,在現有的出版資源、技術和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最大出版量中無法實現的出版量。由前文定義可知,學術期刊的現實出版需求等於現實的出版供給,但是潛在的出版需求則大於潛在的出版供給,因此,在一般意義上,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大於學術期刊出版供給。

  2.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的特性及影響因素第一,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的特性。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具有派生性、多層次性、變化性、公用性等特性,需要透過某種特定的學術期刊出版來實現。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的派生性是指現實的學術期刊出版需求不是本原性的,而是科學研究的創新性成果需要公佈而產生的,它受制於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發展以及資政育人等需要。學術期刊出版行業是附屬的非本原性產業,社會經濟發展及其所催生的科學技術研究和創新產業才是本原性產業。也就是說,學術期刊出版行業是為科研及創新產業服務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獨立性。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盧嘉錫院士在1985年4月全院優秀期刊表彰會上題詞:“對科研工作來講,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龍尾,又是龍頭。”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的多層次性是指,因為職稱評定、專案申請、學位申請、年度考核等有要求,不同層次和類別的學術期刊具有不同的需求群體。由於評價標準和評價結果不同,學術期刊可以劃分為權威期刊、重點期刊、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普通期刊,學術期刊、技術期刊等不同種類。國內常見核心期刊主要有五種:

  一是北京大學圖書館主持遴選的核心期刊,其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既收錄理工類期刊又收錄文史類期刊;

  二是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遴選的核心期刊(CSSCI);

  三是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遴選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四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國家科學圖書館)遴選的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入選期刊(CSCD);五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資訊中心遴選的《中國人文社科期刊要目總覽》。

  本文為了便於分析,簡單地將期刊分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的變化性是指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在一定時間段、一定區域範圍內具有動態變化的特性。比如,在職稱評定、專案申請、學位申請、年度考核等到來之前,相關群體就會產生巨大的學術出版需求,在其他時間段內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則相對較小。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的公用性是指學術期刊出版需求雖然存在個人職稱晉升、獲獎、申請學位等目的,但學術研究最終是為了服務人類。

  第二,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的特性。我國對刊號實行審批制,學術期刊出版供給具有資源約束性(有限性)、公共性、可升級性等特性。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的資源約束性(有限性)是指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相對於出版需求來說具有約束性,即傳統紙質期刊的容量比較有限。它主要是就核心期刊來說的,當然,普通期刊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資源約束性。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的公共性是指學術期刊具有公共產品的特性,即在“擁擠點”之前,在消費或使用上具有的非競爭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的可升級性是指學術期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辦刊質量的提升,會有更多優質、高水平的出版供給,比如普通期刊升級為核心期刊,同時由於學術期刊相互之間的競爭和各自發展,普通期刊雖然沒有升級為核心期刊,但是整體的刊物質量和辦刊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第三,學術期刊出版供需的影響因素。由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具有的性質可以看出,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科研的創新性活動、科研人員規模、科技發展政策以及現有的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狀況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同樣,學術期刊出版供給也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科研活動開展狀況、科研人員規模、科技發展政策、現有出版供給政策與法規、主管主辦單位對學術期刊出版的投入、出版者利益以及科學技術條件等共同影響。

  二、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分析

  從出版經濟學角度來看,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互動關係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學術期刊出版供給既可能抑制或者減少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又可能刺激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即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的不足可能抑制或者減少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的增長,而學術期刊出版供給過剩則很可能會刺激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學術期刊出版需求既可能抑制學術期刊出版供給,又可能刺激學術期刊出版供給,即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的不足可能抑制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的增長,而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的過剩則很可能會刺激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的增長。總之,學術期刊出版系統或者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的變化趨勢一般是向前發展的,但是透過具體分析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學術期刊出版需求之間的相互關係就會發現,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係呈現以下三種不同的情形:一是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等於學術期刊出版供給,二是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小於學術期刊出版供給,三是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大於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第一種情形,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均衡,在現實中很難存在和實現。透過前文對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範疇的分析可知,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作用,學術期刊出版系統是一個影響因素眾多、互動作用複雜的大系統,不僅系統本身處於動態變化之中,而且構成系統的兩大要素——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學術期刊出版需求,二者也處於動態變化之中。按照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的發展水平,以及實現供給與需求均衡的措施和途徑來看,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均衡具有不穩定性、動態性等特徵。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均衡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本文所講的“均衡”是指出版供需相對穩定的狀態。學術期刊出版供需均衡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總量上的供需均衡和結構上的供需均衡。由前文論述可知,學術期刊出版實際供給可以體現為現實的學術期刊出版資源總量,而現實的學術期刊出版需求也可以表現為在一定區域範圍和特定時間段內學術期刊出版的總需求。二者在理論上存在恆等關係,總是平衡的。學術期刊出版供需結構上的均衡是指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的供給或者出版符合相應的出版需求。第二種和第三種情形,由以上分析可知,無論是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大於還是小於學術期刊出版供給,學術期刊出版系統或者學術期刊出版系統中的供給與需求都處於一種不協調的運動狀態。在這種不協調的狀態之下,如果學術期刊出版供給過剩,就會造成出版資源的浪費和閒置;如果學術期刊出版需求過剩,就會出現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大於出版供給的失調狀況,科研工作人員的正當需求得不到滿足。實際上,我國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更多處於失調狀態。由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出版經濟體系中,如果要追求出版供需的均衡,需要付出較大的代價,透過增加學術期刊出版供給來解決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失衡問題是不科學、不現實的。在理論意義上,當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大於學術期刊出版供給時,解決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失衡問題主要取決於限制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和增加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當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小於學術期刊出版供給時,解決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失衡問題主要取決於限制學術期刊出版供給和刺激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在實踐中的更多情形是,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小於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為了實現出版供給與需求均衡,我們應該走以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為主、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管理為輔的道路。學術期刊出版需求與學術期刊出版供給之間的關係,決定了學術期刊出版系統是需求不足型、供給不足型還是供需均衡型的系統。全國科研人員數量比較多,主要包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我們可以將科研人員分為三大類:中級以下科研人員(包括碩士研究生)、高階職稱科研人員(包括博士研究生)和著名專家學者。這三類科研人員有評職稱、申請學位、申請基金專案立項和結項,以及業務考核等要求,因此他們需要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中級以下科研人員(包括碩士研究生)一般選擇或者被動選擇在普通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高階職稱科研人員(包括博士研究生)一般選擇或者被動選擇在普通期刊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著名專家學者一般選擇或者被動選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三、實現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動態均衡的`路徑

  由前文可知,期刊可分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學術期刊需求者或者作者一般可分為三大類:中級以下科研人員、高階職稱科研人員和著名專家學者。對於核心期刊來說,其出版供給一般小於出版需求,主要服務於著名專家學者和部分高階職稱科研人員;對於普通期刊來說,其出版供給一般大於出版需求,主要服務於部分高階職稱科研人員和中級以下科研人員。1.核心期刊供需矛盾的解決路徑按照出版經濟學理論,對於出版供給小於出版需求的核心期刊供需矛盾問題來說,解決問題的途徑有以下有兩種。第一,適度增加學術期刊出版供給。(1)紙質學術期刊出版容量一般比較有限,增加出版供給的傳統方法就是縮短期刊出版週期,增加期刊頁碼,縮短論文發表時滯。(2)在一定的政策和技術條件下,興辦電子期刊和集刊。“網際網路+”時代給期刊出版突破傳統模式提供了技術和平臺。增加期刊的實際容量必須採用網路出版,即透過網際網路技術來實現,但是紙質學術期刊,尤其是高品位的紙質學術期刊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可能會消亡。因此,可以採用按需出版的方式,將其作為奢侈品,實現動態化發展,達到供需平衡。中國知網等單位聯合推動的《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上線出版就是比較有效的措施。(3)可以將國內期刊管理方式的審批制轉變為登記制或者備案制。在登記制或者備案制的管理制度下,興辦新的期刊就變得簡單了,從而提高學術期刊的出版供給。(4)增加出版資金的投入。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出版事業的發展,每年投入了大量資金,比如設立國家出版基金,但其主要資助的是核心期刊和公益性出版項目,而且是核心期刊中少數學術質量極高的期刊。此外還有政府、學會和協會的獎勵。與此同時,作為反映高等學校或者科研院所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的視窗與平臺,學術期刊獲得國家出版基金等資助之後,還會得到高等學校或科研院所給予的一定數量的配套資金。這些學術期刊得到高等學校或者科研院所充足的資金投入後,將會有所發展,期刊容量也會有所提高。比如,西安地區的長安大學和西安財經學院編輯出版的學術期刊,由於得到主辦單位的大力支援(包括大量資金投入),在國內期刊界的地位優於其母體學校在國內高等教育界的地位。(5)增加學術期刊出版供給的關鍵是增加核心期刊的出版供給。《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主要是和核心期刊合作,透過預出版、優先出版和首發出版等方式,實現期刊的網路出版發行和數字傳播,提高期刊傳播的即時性和擴大傳播範圍。加上中國知網不斷推行獎項評比、人事職稱評定、學位申請或者授予、課題基金結項中不要求紙質期刊,這一舉措一旦成為常態,那麼《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出版的核心期刊供給容量在理論上將是無限的,可以充分滿足一切作者的出版需求,實現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平衡。第二,減少或者適度限制學術期刊出版需求。各大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為了轉變當前學術評價中的“數篇篇”現象,改變了原先的學術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提高學術質量,推出代表作制。再比如,某些高校在博士畢業和申請學位時,不要求其擁有一定數量的資格論文,而要求其必須做好學位論文。其中,北京大學在申請博士學位時並不要求學生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只要求其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發表在普通期刊上也符合要求。以上是科研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的變化,能讓學術期刊出版需求減少或者適度降低。當前,越來越多的學術期刊為了提高自身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地位,提高期刊的影響因子,採取減少學術論文的發表量等方式,這樣也會減少或者限制學術期刊出版需求。比如《XX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等眾多學術期刊採用適當縮小版心、擴大字號、擴大行距、增加參考文獻等方式,縮減學術論文的篇幅。2.普通學術期刊供需矛盾的解決路徑針對普通學術期刊出版供給大於出版需求的供需矛盾,解決的途徑和方式有三種。第一,減少學術期刊出版供給。具體方式有增加論文篇幅、減少論文篇數、壓縮單期頁碼等。再比如,國內期刊管理模式繼續採用審批制,而不採用有些學者主張的登記制或者備案制,興辦新的學術期刊就變得不那麼容易,從而限制了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近年來,期刊市場基本上是供給市場,出版需求者相對處於弱勢地位,但是著名作者和學術專家對核心期刊來說仍處於強勢地位,更不用說普通期刊了。第二,增加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科研政策尤其是科研管理、科技獎勵政策在一定條件下會刺激學術期刊出版需求的增加。當前,全國高校系統實行“雙一流”建設,陝西省高校系統實行“四個一流”建設,那麼核心期刊尤其是頂級學術期刊的出版需求將更加緊張,高校的科研人員對SCI期刊、SSCI期刊和CSSCI期刊的出版需求也會進一步增加。在這一形勢之下,那些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不了或發表較少的作者只好選擇普通期刊,這就增加了普通學術期刊的出版需求。第三,減少學術期刊出版供給且增加學術期刊出版需求。這條路徑可以由前兩條路徑可知,筆者不再贅言。

  四、結語

  本文在分析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基本內涵、特性及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探討了學術期刊出版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得出二者之間的理想均衡狀態和實際的非均衡狀態,最後結合期刊的具體情況(即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給出實現學術期刊出版動態均衡發展的具體路徑,以期為期刊管理者和出版者提供參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