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寇準傳》原文翻譯

《宋史·寇準傳》原文翻譯

  導語:寇準是宋朝的著名人物,寬容大度、謙虛謹慎、不恥下問、有自知之明。寇準傳,列入《宋史》。以下是《宋史·寇準傳》的原文和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人也。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年十有九,舉進士。太宗取人,多臨軒顧問,年少者往往罷去。或教準增年,答曰:“準方進取,可欺君邪?”後中第,授大理評事,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

  會詔百官言事,而準極陳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問時政得失,眾以天數對。準對曰:“《洪範》天人之際,應若影響,大旱之徵,蓋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詔召二府入,準乃言曰:“頃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賕,吉贓少乃伏誅;淮以參政沔之弟,盜主守財至千萬,止杖,仍復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問沔,沔頓首謝,於是切責沔,而知準為可用矣。即拜準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戶有居渭南者,溫仲舒知秦州,驅之渭北,立堡柵以限其往來。太宗覽奏不懌,曰:“古羌戎尚雜處伊、洛,彼蕃夷易動難安,一有調發,將重困吾關中矣。”準言:“唐宋璟不賞邊功,卒致開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禍,深可戒也。”帝因命準使渭北,安撫族帳,而徙仲舒鳳翔。

  真宗即位,遷尚書工部侍郎。六年,遷兵部,為三司使。時合鹽鐵、度支、戶部為一使,真宗命準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簡始適中。景德元年,契丹內寇,縱遊騎掠深、祁間,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鬥意。準曰:“是狃我也。請練師命將,簡驍銳據要害以備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請帝幸澶州。高瓊麾衛士進輦,帝遂渡河,御北城門樓,遠近望見御蓋,踴躍歡呼,聲聞數十里。契丹相視驚愕,不能成列。敵數千騎乘勝薄城下,詔士卒迎擊,斬獲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風疾,劉太后預政於內,降準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貶道州司馬。帝初不知也,他日,問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見寇準,何也?”左右莫敢對。帝崩時亦信惟準與李迪可託,其見重如此。(選自《宋史列傳四十》)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B.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C.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D.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的合稱;“傳”,即傳記。

  B.尚書,即尚書省,與“中書省”“門下省”並稱“三省”,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主要負責貫徹執行重要政令,其長官為尚書令,副長官為左右僕射。

  C.“淳化二年春”,是中國古代四種主要紀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另外三種紀年法分別是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和年號干支兼用法。

  D.“崩”是指古代帝王去世,王后去世為“薨”,諸侯去世為“卒”,大夫去世為“不祿”。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寇準年少有才,19歲就考中進士,且精通《春秋》三傳;他為人誠實,不欺不瞞;討論國事時,他極力陳說利害,深得皇上器重。

  B.寇準性情耿直而執著,曾經議事時與皇上意見不合,皇上十分生氣想要離開,可是,寇準毫不退讓,牽扯住皇帝的衣服不放,直到皇上讓步,寇準才退下。

  C.淳化二年天大旱,皇上問時政所失,大臣們認為是天數,寇準卻藉機說案,認為與朝政得失有關,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處,於是說出祖吉、王淮枉法之事。

  D.寇準在與契丹軍隊交戰中展示了指揮才能,他仔細觀察和分析敵情,及時調遣軍隊進行防禦,並請皇上駕臨澶州以鼓舞士氣,結果大敗契丹軍隊。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唐宋璟不賞邊功,卒致開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禍,深可戒也。

  譯文:

  (2)是狃我也。請練師命將,簡驍銳據要害以備之。

  譯文:

  答案:

  4.C [原文標點: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不平狀,準曰:“願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5.B [A項“傳”是為經書作注的著作。C項“淳化二年春”是年號紀年法。D項帝王和王后去世叫“崩”,王侯死叫薨(唐以後二品以上官員死也稱“薨”),大夫死叫“卒”,士死為“不祿”。]

  6.B [是寇準牽扯住皇帝的衣服不讓其離開,直到事情解決後才退下。]

  7.(1)唐朝宋璟不賞賜邊地戰功,最終導致開元時的太平。邊疆大臣(想要)求取戰功而(以致)釀出禍患,很是值得警戒(警惕)啊。

  (2)這是輕侮我們啊!請朝廷訓練軍隊,任命大將,挑選精悍的部隊,據守要害的地方,來防備敵人。

  參考譯文

  寇準,字平仲,是華州下邽人。寇準年輕時才智超群,精通《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十九歲時考中進士。太宗選拔人才,經常親自到殿前平臺看望詢問,年紀小的人經常不被錄取。有人教寇準增報年齡,寇準回答說:“我剛剛參加進士考試被錄取,怎麼能欺騙君主呢?”後來寇準考中,被授予大理評事的官職,連續升職擔任殿中丞、鄆州通判。(皇帝)在學士院將他招來考試,授予(寇準)右正言、直史館的職位,做三司度支推官,轉任鹽鐵判官。

  正趕上(皇帝)召集百官討論國事,寇準極力陳述事情的優點和缺點,皇帝更加器重他。把他提升為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兼任吏部東銓。(寇準)曾經在宮殿之中向皇帝啟奏事項,他的話與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氣地站起來,寇準於是就牽扯住皇帝的衣服,讓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決後才退下。因此皇帝讚賞他,說:“我得到了寇準,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徵一樣。”

  淳化二年春天,大旱,太宗請親近的大臣詢問時政失誤的地方在哪裡,大家都回答是天命。寇準回答說:“《洪範》裡說,天和人的關係,相互應和就像影子和回聲,大旱的徵象,是因為刑罰有不公平的地方。”太宗很生氣,起身回到宮中。過了一會兒,召見寇準詢問刑罰不公平的情況,寇準說:“希望把二府的官員召來,我就說。”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員來,寇準就說:“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觸犯法律接賂,祖吉較少卻被殺頭;王淮因為是參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錢財千萬,只受杖刑,仍官復原職,這不是不公平是什麼?”太宗以這件事問王沔,王沔叩頭謝罪,於是(皇上)嚴厲批評了王沔,並且知道寇準可用。當即任命寇準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自唐朝末年,蕃戶就有居住在渭水以南的',溫仲舒管理秦州時,(把這些蕃戶)驅趕到渭水以北,構築堡柵以限制他們往來。太宗看過奏章不高興,說:“古代的羌戎少數民族尚且雜居在伊川、洛水一帶,那些蕃夷人願意流動難以安定,一旦有調集入侵發生,將要嚴重困擾我們關中了。”寇準進言:“唐朝宋璟不賞賜邊地戰功,最終導致開元時的太平。邊疆大臣(想要)求取戰功而(以致)釀出禍患,很是值得警戒(警惕)啊。”皇帝於是任命寇準出使渭北,安撫蕃戶,又調溫仲舒到鳳翔。

  真宗當上皇帝后,寇準升遷為尚書工部侍郎。鹹平六年,調任兵部,為三司使。當時合併鹽鐵、度支、戶部為一使,真宗委派寇準裁定事務,於是任命六個判官分別掌控,繁瑣簡約才適度。景德元年,契丹族入境侵襲,放縱遊動的騎兵侵襲深州和祁州一帶,稍有點不利就退卻,徘徊往來(好像)沒有打仗的意思。寇準說:“這是輕侮我們啊!請朝廷訓練軍隊,任命大將,挑選精悍的部隊,據守要害的地方,來防備敵人。”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舉入侵。(寇準)趁機請求皇帝到澶州去。高瓊指揮衛士讓皇帝乘上車子前進,皇帝就渡過了黃河,坐臨澶州的北城門樓上,遠近的人們看見皇帝車上的傘蓋,跳躍著歡呼,聲音傳到幾十裡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驚慌害怕,連陣勢都排不成了。敵方數千騎兵乘勝追至城下,皇帝詔令士兵迎擊敵兵,斬殺擒獲大半敵兵,敵軍於是退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了風疾,劉太后在內宮干預朝政,把寇準降為太常卿,管理相州,又調任安州,貶為道州司馬。真宗當初不知道這事,有一天,問身邊的人:說“我好久沒有見到寇準,為什麼?”左右沒有人敢回答。真宗駕崩時也還是隻相信寇準與李迪是可託付之人,寇準被重視到這個地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