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亭記》閱讀答案原文及翻譯賞析

《滄浪亭記》閱讀答案原文及翻譯賞析

  原文

  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吳中[1] ,始僦[2] 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闢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1]

  一日過[3] 郡學[4] ,東顧草樹鬱然,崇阜[5] 廣水,不類乎城中。並[6] 水得微徑於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13],三向皆水也。槓[7]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雲錢氏[8] 有國,近戚孫承右[9] 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碕[10] ,號“滄浪” 焉。前竹後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幹,光影會合於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

  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動物耳。情橫於內而性伏,必外寓於物而後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 於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廢而獲斯境,安於衝曠[11] ,不與眾驅,因之復能乎內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12] 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為勝焉!

  註釋

  滄浪亭,在今江蘇蘇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的花園。五代末此處為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別墅。北宋慶曆年間為詩人蘇舜欽購得,在園內建滄浪亭,後以亭名為園名。後代人在它的遺址上修建了大雲庵。本文作者用樸素簡潔的語言,自然流暢的筆調,記述了滄浪亭演變的始末。

  [1]吳中:今江蘇省,大致相當於春秋時吳國地方

  [2]租賃

  [3]過:拜訪

  [4]郡學:蘇州府學宮,舊址在今蘇州市南,滄浪亭就在其東面,郡國的最高學府。

  [5]崇阜:高山

  [6]並(bàng):通“傍”

  [7]槓:獨木橋

  [8]錢氏:指吳越王錢鏐

  [9]孫承祐:吳越王錢俶的小舅子,任節度使,鎮守蘇州,在蘇州大建園亭

  [10]北碕:北邊曲岸上

  [11]衝曠:沖淡曠遠,這裡既指滄浪亭的空曠遼闊的環境,也兼指淡泊曠適的心境

  [12]閔:同“憫”,悲憫。

  [13]尋:長度單位

  [14]錙珠: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

  譯文

  我因獲罪而被貶為庶人,沒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吳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時值盛夏非常炎熱,土房子都很狹小,不能呼氣,想到高爽空曠僻靜的地方,來舒展心胸,沒有能找到。

  一天拜訪學宮,向東看到草樹鬱鬱蔥蔥,高高的碼頭寬闊的水面,不像在城裡。循著水邊雜花修竹掩映的小徑,向東走數百步,有一塊荒地,方圓約六十尋,三面臨水。小橋的南面更加開闊,旁邊沒有民房,四周林木環繞遮蔽,詢問年老的人,說:“是吳越國王的貴戚孫承佑的廢園。”從高高低低的地勢上還約略可以看出當年的遺蹟。我喜愛這地方,來回地走,最後用錢四萬購得,在北面構築亭子,叫“滄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沒有窮盡,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陽光、陰影在門窗之間交錯相接,尤其是在有風有月的'時候更宜人美麗。

  我常常乘著小船,穿著輕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樂忘記回去,或把酒賦詩,或仰天長嘯,即使是隱士也不來這裡,只與魚、鳥同樂。形體已然安適,神思中就沒有了煩惱;所聽所聞都是至純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瞭了。回過頭來反思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

  唉!人本來會受外物影響而感動。情感充塞在內心而性情壓抑,一定要借外物來排遣,停留時間久了就沉溺,認為當然;不超越這而換一種心境,那麼悲愁就化解不開。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場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憂悶致死,都是因為沒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雖已經被貶卻獲得這樣的勝境,安於沖淡曠遠,不與眾人一道鑽營,因此又能夠使我的內心和形體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憫萬古。尚且沒有忘記內心的主宰,自認為已經超脫了。

  作者簡介

  蘇舜欽:字子美,參知政事易簡之孫。父耆,有才名,嘗為工部郎中、直集賢院。舜欽少慷慨有大志,狀貌怪偉。當天聖中,學者為文多病偶對,獨舜欽與河南穆修好為古文、歌詩,一時豪俊多從之遊。北宋詩人,號滄浪翁。政治上屬革新派,因而遭誣陷,削職為民,流寓蘇州,築滄浪亭。

  相關試題及答案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浮圖文瑛,居大雲庵,環水

  (2)迨淮南納土

  (3)國富兵強,垂及四世

  (4)極一時之盛

  2.下面句式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

  B.此大雲庵為滄浪亭也。

  C.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

  D.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

  3.滄浪亭是誰建造的?又是誰重建的?重建後曾改名為什麼?

  4.“滄浪亭”得名於《滄浪歌》。請填寫完整《滄浪歌》,並回答問題。

  (1)《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_____;滄浪之水濁兮,_____。”

  (2)這首民歌隱含著_________的意思。

  5.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話?這個句子的意思是什麼?

  【參考答案】

  1.(1)環繞 (2)等到 (3)流傳 (4)盡

  2.D

  3. 蘇子美建造。文瑛重建。重建後曾改名為大雲庵。

  4. (1)可以濯我纓 可以濯我足

  (2)退隱不仕

  5.“可以見士之慾垂名於千載之後,不與其澌然⒅而俱盡者,則有在矣!”

  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想要流傳美名到千年之後,不想像冰塊那樣一下就完全消失,那是有另有原因的呀。(指道德文章)

  6.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崇阜廣水 崇:高

  B.形骸既適則神不煩 適:到……去

  C.不亦鄙哉 鄙:鄙陋

  D.予既廢而獲斯境 廢:(被)罷黜

  [參考答案] B

  7.下面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予以罪廢,無所歸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代詞,……的地方;名詞,處所)

  B.槓之南,其地益闊 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

  (助詞,的)

  C.光影會合於軒戶之間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介詞,在,到;介詞,比)

  D.因之復能見乎內外失得之原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對於;形容詞詞尾)

  [參考答案] B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

  A.並水得微徑於雜花修竹之間

  靠近水邊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條小路

  B. 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

  我因喜愛而在此流連,於是就用四萬錢買下了它

  C. 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

  日子就在盤算著細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情橫於內而性伏,必外寓於物而後遣

  情感充塞在內心,性情壓抑,一定要寄託於外物而後得以排遣

  (讀、思;直譯、意譯)

  [參考答案] C

  9.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段既寫了作者剛到蘇州時居住環境的惡劣,又表達了他被罷官後內心的鬱悶。

  B.第二段敘寫發現、購置風景勝地和築滄浪亭的經過,描繪了園中的優美景象。

  C.第三段寫作者在園中乘舟暢遊,心曠神怡,進而生髮出“覺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尾段作者表達了對仕途險惡的徹悟,抒發了寄情山水,與民同樂,傲然自得的情懷。

  [參考答案] D

  10.《滄浪亭記》的作者蘇舜欽在仕途失意後轉而寄情山水,安於衝曠。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談一談。(200字左右)(10分)

  評分原則:有明確的看法,且能有理有據地分析,語言通順,得8—10分;有看法,分析不具體,語言通順,得5—7分;看法不夠明確,也缺少具體分析,語言不夠通順,得1—4分。

  答:

  在我看來仕途失意後,比起屈原的投江自盡,寄情山水是讓心靈得到解脫。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如今有了清閒的機會,何不仔細欣賞這世間萬物的美好?歐陽修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飄逸。蘇東坡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盡收眼底。陶淵明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美。正如泰戈爾所說:“世界以痛吻我,讓我回報以歌。”當突如其來的變故與打擊敲擊著我們的生命,又何苦不放過自己,激情所愛,奏出一份閒適。(8-9分)

  賞析:

  蘇舜欽(1008—1048),字子美,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遷居開封(今屬河南)。因支援范仲淹的慶曆革新,為守舊派彈劾,罷職閒居蘇州。後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不久就病故。工散文,詩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

  第一段:罷官之初旅居蘇州的情景。

  第二段:寫發現風景勝地和構築滄浪亭的經過。“滄浪”典出屈原《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與世推移”

  第三段寫在滄浪亭一帶乘舟上由得怡悅情趣,從而發出“覺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榜]本為搖船用具,此作動詞。[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細絹裹頭的頭巾。此指裝束隨便。[磨戛]摩擦撞擊,可理解為斤斤計較。

  最後一段承接上端的感慨加以引申,發而為論,認為仕宦使人沉溺最深,表達了對庸俗勢利官場的厭棄。結尾慶幸自己尚未忘懷於滄浪亭的優美景色,照應了文章的題目。[沃然]受啟發而領悟的樣子。 [閔]同“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