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教學反思

《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教學是本冊的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很多老師都深感在此處和學生說不清,教學效果不佳。我個人透過在本段時間的教學和反思,自認為找到了一些基本的“小竅門”,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比較成功的做法。

  一、加強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絡,實現知識的正遷移。

  要想第三單元學生學的順利,第二單元知識的學習一定要鋪墊好。

  一是,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一定要理解好,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二是,能快速地根據題中的關鍵句判斷出誰是單位“1”。比如教學分數乘法應用題時,首先要注意引導學生看出是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怎麼確定的?這可以透過題意畫圖來說明。透過學生實踐,讓學生歸納出快速找單位“1”的方法:是“誰”幾分之幾,相當於“誰”的幾分之幾,比“誰”多(少)幾分之幾,“誰”就是單位“1”。最簡單的方法是: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單位“1”。

  三是,學生要熟練掌握畫線段圖的方法。比如要先畫單位“1”(因為單位“1”是比較的標準,所以要先畫),再畫比較量。如果是“部分”與“整體”相比較的關係,可以畫一條線段表示,如果是“兩個不同的量”相比較,就要用兩條線段表示。

  四是,能根據線段圖或關鍵句快速寫出題中的“等量關係式”。其中根據應用題中的“關鍵句”進行分析比較快捷。

  例:“柳樹是楊樹的 ”等量關係式:楊樹× =柳樹

  “柳樹比楊樹多 ”等量關係式:楊樹+楊樹× =柳樹 或者 楊樹×(1+ )=柳樹 這樣學生在學習用方程解決分數除法應用題時“找等量關係式”就輕鬆多了。

  二、教學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時候要複習到位,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比如教學第三單元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例1的時候,就要複習一下學生學習第二單元分數乘法“解決問題”例1的知識,如從關鍵句中找單位“1”、說出等量關係式等。教學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例2時,就要對應複習第二單元乘法解決問題例2和例3的'知識。一節課只有事先的工作做得好,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學生讀題、分析題的能力。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老師常常都引導學生根據具體的線段圖來找分數除法中的等量關係式,以達到“數形結合”的目的,想法是好的,但效果卻不盡人意,讓學生每道題都畫線段圖也不現實,時間也不允許。所以,在學生掌握了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後,我就讓學生扔掉“線段圖”這根柺棍,引導學生從關鍵句的字面上來分析、理解,從而發現找“等量關係式”的快捷方法。如:柳樹比楊樹多 。引導學生分析:①誰與誰相比較?(柳樹與楊樹相比較)②誰是單位“1”?(楊樹)③多 是多“誰”的 ?(多楊樹的 )④到底多多少,具體的量怎麼算?(楊樹× )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柳樹比楊樹多了楊樹的 。所以等量關係式應該是怎麼樣的?(楊樹+楊樹× =柳樹)

  當然,還有一種等量關係式:楊樹×(1+ )=柳樹 可由以下幾個問題入手:①柳樹比楊樹多 ,就是比單位“1”多 ,柳樹應該是楊樹的幾分之幾?(1+ = )②即柳樹的棵樹=楊樹的 ,所以等量關係式應該是怎麼樣的?③根據這個等量關係式,想想用算術方法應該怎麼列式?為什麼?柳樹的棵樹和 之間有什麼關係?(對應關係,從而匯出:對應量÷對應分率=單位“1”的量)。

  學生等量關係式找到了,就能很容易用方程或者算術方法解決分數除法問題了。

  總之,我透過運用以上的教學方法,達到了非常好教學效果,班級成績也在學年一路領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