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古代詩歌鑑賞人物形象》優秀說課稿模板

高三語文《古代詩歌鑑賞人物形象》優秀說課稿模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語文《古代詩歌鑑賞人物形象》優秀說課稿模板,歡迎大家分享。

  高三語文《古代詩歌鑑賞人物形象》優秀說課稿1

  語文新考綱進一步加強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考查.其中詩歌鑑賞題這個歷來讓學生頗感頭疼的考點,由客觀選擇題變為主觀表述題.這進一步加大了學生答題的難度,許多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結合考綱要求(鑑賞作品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對這一考點在複習中應加以重視。

  一、說考點:

  1、鑑賞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徵,分析寓於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2、鑑賞作品的語言,準確理解關鍵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準確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層意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

  3、賞析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誇張、象徵、通感、雙關、映襯、對比、反覆等修辭技巧,摩繪形象、烘托渲染、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直抒胸臆、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現技巧。4、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概括主旨,簡析作品的政治意義、思想意義、人生意義,賞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審美趣味和藝術風格,指出侷限性。

  二、說知識

  1、古典詩歌的語言知識,如詞語的古今異義,詞性活用。一些事物名稱由於積澱了歷史文化內容而形成的特定象徵意義,例如杜鵑代表怨情,楊柳代表惜別,松象徵堅貞,梅象徵高潔。詩歌的特殊句式,如省略,例如“山河破碎(如)風飄等,身世浮沉(如)雨打萍”;緊縮,例如“(因)感時(而)花濺淚,(因)恨別(而)鳥驚心”;片語代句,例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倒裝,例如,“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應為“早歲那知世事艱,北望中原氣如山”);對仗,例如“風急天高猿蕭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互文,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應為“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等。

  2、古典詩歌的修辭技巧和表達技巧,如利用“煉字”描繪生動的形象,傳達獨特的感受,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鬧”;運用比喻、比擬、借代、移用、通感、誇張,“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運用擬人移情於物,使自然物人情化成為抒情的解代物;運用象徵化抽象為具象,化景物為情思;利用雙關增強語言的蘊蓄;利用映襯、對比凸現形象的特徵,抒發鮮明的愛憎情懷[利用韻腳、平仄、對仗增強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3、古典詩歌一些重要的藝術技巧,如以情染景,以景顯情,例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以動襯靜,以鬧襯靜,例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哀景寫樂,例如“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樂景寫哀,例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等。

  4、古典詩歌的重要主題,如憂國憂民,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疾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思,別恨離愁等。

  5、重要的詩人的藝術風格,如李白的浪漫雄奇,杜甫的沉鬱頓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蘇軾、辛棄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約等。

  三、說教法學法

  1、問答型:認真審題 做到“問什麼,寫什麼;要什麼,給什麼”。

  2、綜述型:在明瞭要求的基礎上,一般可採用“總—分—總”式

  (1)概括特色(一個判斷以標明觀點)

  (2)扣住要求,結合詩句進行分析闡述,以證明觀點。

  (3)揭示這樣寫的好處。

  即詩歌寫了什麼、如何寫的、這樣寫的好處。

  3、對比型:

  (1)透過研讀兩首詩,比照之間的異同點

  (2)根據題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詞、句加以分析闡述

  四、說學法:

  1、古典詩歌用古漢語寫成,讀解時要具備一定的猜讀能力。猜讀詞義的基本原則是參照題旨情境,標題和詩眼往往能夠照亮詞義。如《題李凝幽居》題眼“幽”就有點醒作用。

  2、鑑賞古典詩歌要緣景入情。要把握作品的基調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徵,找到景與情的結合點。要重視並充分利用“訊息句”“情景語”的提示作用。杜甫《登高》用“悲秋”二字為全詩奠定感情基調,並將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聯絡起來。由於“悲秋”的點醒,我們能夠深刻體味詩人“常作客”“獨登臺”的羈旅之愁和孤獨之苦,“百年多病”的韶光易逝之感和壯志難酬之悲。

  3、鑑賞古典詩歌的語言和表達技巧要遵循內容和形式統一的原則。要抓住最能表達作品主旨和詩人情感的情景語言和藝術手法進行透闢的分析,賞析其藝術效果。

  4、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要運用正確的思想標準。對古代詩人熱愛祖國、同情人民的美好思想,追求自由、堅持真理的高尚節操,熱愛生活、親近自然的優美情懷,真摯、純潔的親情、友情、愛情,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藝術趣味,要予以充分的肯定並指出其社會意義;對一些消極頹廢的沒落情感和低階趣味,要有正確的認識並作出恰如其分的批評。

  另外還得注意:

  1、對作品理解、品價、聯想,力求準確、合理、有根據,不能無中生有、任意發揮及隨意拔高;術語表述要正確,不能生搬硬套、張冠李戴。

  2、不能用讀後感代替文學鑑賞。

  3、要重點突出,圍繞題旨展開論述。

  高三語文《古代詩歌鑑賞人物形象》優秀說課稿2

  一、說設計思想

  1、透過對十年來高考詩歌鑑賞題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兩個明顯的變化:其一是詩歌鑑賞由客觀選擇改變為主觀表達,題型的轉換利於中學素質教育;其二是作文的體裁要求從“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改為“文體不限”。這兩種變化指向同一個資訊,即高考命題者對於詩歌這種文學體裁越來越關注,對詩歌鑑賞能力的考查越來越具有普遍性,即面向所有考生,要求高中畢業生具備對詩歌的`初步鑑賞能力。

  2、本專題的設計思想可以用如下表述概括:紮實立足課本,緊密聯絡高考,倡導合作探究,落實方法技巧,重點品味語言,培養綜合能力。

  二、說學生情況

  從訓練及考試情況來看,本人所教兩個班的學生對於詩歌鑑賞這一知識點的掌握不夠好,答題失誤頻頻,得分的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有:忽略資訊答非所問;審題不當任意發揮;尋章摘句任意羅列;生搬硬套術語;先入為主,妄加推斷;就詩論詩,分析不深;不能遷移,弄錯詩意等。

  三、說教學目標

  1、明確考綱要求,明辨復習重點;

  2、構建古典詩歌相關知識網路,以培養和強化學生的鑑賞基礎;

  3、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4、總結高考試題規律,預測2008年古典詩歌鑑賞試題走向,提出有針對性的備考方略。

  四、說教學重點:構建古典詩歌鑑賞以及相關知識網路和體系,教會學生答題模式和方法。

  五、說教學難點:培養如何提高學生詩歌鑑賞能力。

  六、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透過教師的示範講授,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消除對詩歌鑑賞的神秘感,增強詩歌鑑賞興趣。

  2、討論法。剛開始進行詩歌鑑賞,會有一定難度,組織有效地討論,會啟用學生的思維。

  3、練習法。透過一些經典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詩歌鑑賞的規律。

  七、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語

  我們可以不夠富有,但精神不能貧窮;我們可以不夠淵博,但思想不能淺薄。如何做到這一點呢?——讀詩。詩歌是語言的精華,古詩更是文學藝術的瑰寶。經常閱讀古詩不但可以讓我們認識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學們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輕鬆拿到那本該屬於他的分數。今天我們就教給大家獲取高分的方法。

  (二)古代詩歌鑑賞模式舉例

  綜觀近三年高考的古代詩歌賞析試題 ,考場上我們的考生一般能比較輕鬆地讀懂詩歌,但答題結果卻是失分嚴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題不規範,容易漏掉一些要點,以致於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就常見的古詩賞析題而言,大體可歸納出四種問答模式:

  模式1:詩歌意境的鑑賞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

  提問變體:這首詩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是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山居秋瞑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作者在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答: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淨。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步驟一)。作者透過塑造這樣一種幽靜深寂的意境(步驟二),反映了詩人對安靜淳樸生活的嚮往和對汙濁官場的厭惡(步驟三)。

  模式2:表達技巧的鑑賞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隨景遷,景為情生,借物抒情,託物言志,借物抒懷,感物傷懷等。

  (2)表現手法:象徵、用典,烘托,襯托、反襯,烘雲托月,側面烘托,動靜結全,以動襯靜,以靜襯動,以虛寫實,虛實相生,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寓褒於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畫龍點睛,曲筆逆筆等。

  (3)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擬人、對偶、對比、誇張、反問、反詰、排比、引用、迴環、互文、婉曲等。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或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試分析這首詩歌的表達技巧。

  答: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寓情於景、用典、襯托的手法(步驟一)其中三四兩句是寓情於景,“自”、“空”二字寫出了祠堂景色雖美,卻無人欣賞,以樂景寫哀情。“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一句用劉備三顧茅廬來襯托諸葛亮的傑出才能(步驟二),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驟三)。

  模式3:分析詩歌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或這句詩的妙處是什麼?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語言藝術)。或這句詩含有什麼深意?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或某句詩的含義。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沉鬱頓挫、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答:這首詩語言明白曉暢、多用口語(步驟1)。“黃鶯兒”、“莫教”、“驚妾夢”等語言口語化,民歌色彩濃厚(步驟2)。表達了國中少婦對徵人的懷念之情(步驟3)。

  模式4:詩歌煉字煉句鑑賞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看”字歷來被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答案:“看”在詩句中有“回過頭來望”的意思(步驟1),離人心中用言語難以表達的千種離愁、萬般情思,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來,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從這個“看”字,我們彷彿看到離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間的淚花。情景怎能讓人不斷腸呢(步驟2)?“看”字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去留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誼。

  (三)課堂總結:

  高考詩歌鑑賞題採用主觀題形式,答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按要求回答,重點明確。一定要看清題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內容,還是語言、表達技巧,讓回答什麼就回答什麼。弄清出題角度,表達才能有的放矢,重點明確。

  2、恰當運用詩歌鑑賞術語,使表達更準確,更符合鑑賞詩歌的要求,提高答題質量。

  3、對詩歌理解、評價、聯想,力求準確、合理、有根據,不能無中生有、任意發揮及隨意拔高;術語表述要正確,不能生搬硬套、張冠李戴。

  (四)板書設計

  答題模式: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五)課後拓展練習: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7年全國高考語文卷二)

  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注:塵垢:塵埃。

  (1)第三聯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

  (2)尾聯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