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言文教學的體會心得範文

關於文言文教學的體會心得範文

  文言文是語文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所蘊含的思想和藝術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但若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文言文卻成了他們心中的痛。本人曾經做過調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不喜歡學習文言文,基本上是硬著頭皮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這實在是文言文教學的悲哀。分析學生厭學文言文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很多文章太難,內容較枯燥,特別是讀不懂時的焦慮使他們對文言文產生了恐懼感;二是老師整天強調“之乎者也”,而文章的內容和思想藝術方面的東西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感興趣的東西不重視,不太感興趣的東西卻整天強調,天長日久,厭學情緒日益嚴重。我聽了學生的闡述,內心深有感觸。確實我們不能光埋怨學生,仔細思考一下,我們的教材和教學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有些選文確實不太合適,就拿新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第二冊(必修)選文《離騷》來說吧,說句實在話,即使是一位大學教授讀起來並不一定很輕鬆,更何況是剛從初中升上來的高一學生呢?他們的年齡階段還是愛玩的階段,應該說他們還達不到那種理性的高度,而且文字又非常難理解,生僻字極多,我們這些一線教師如果沒有工具書也很難完全讀懂,更何況學生?另外我們現在文言文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這樣的:老師給學生範讀課文,老師給學生講解文學常識,老師給學生強調重點字詞,然後再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去理解課文,整個過程學生都是被動的,這樣學生怎麼會有興趣,怎麼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所以我們的文言文教學需要改進,針對這些問題本人做了一些思考,想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 要改善文言文教學首先要從教材選編做起

  作為教材的編者在選例文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的喜好,看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篇文章,是否能喜歡。無論這篇文章多有價值,如果學生不喜歡,那它的價值就大打折扣。其實學生並不是天生就討厭文言文的,像那些故事性較強,文字不是非常晦澀的文章,學生還是非常喜歡的。畢竟他們現在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還是比較感性的,自然對感性的東西感興趣。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理性的文章,這樣由淺入深,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是符合學生的心理成長規律的。就如一棵剛出土的嫩苗,它所能接受的是溫暖的陽光,和煦的春風;倘若一出土就天天接受狂風暴雨﹑冰雹地震,它不僅不能正常生長,於其反而是一種摧殘。所以教材的選編者應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畢竟我們的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

  二﹑文言文的考查模式需要改進

  現在語文教師只要講文言文肯定會講"之乎者也’’的用法,如果沒有這一環節似乎就不是學文言文,而且有些用法已講了千遍百遍,學生聽得耳朵都起繭了,可老師還是得強調,為什麼?因為這是考試考查的重點內容,能不強調嗎?所以學生無奈,老師也很無奈。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探究詞的用法是必要的,但要看是什麼樣的詞,就像“而”“也”之類的,完全沒必要考查的這麼細。即使我們把這類的詞全部從文中刪除,我們理解文章內容不會受任何影響。那我們幹嗎非要在這些“無用”的東西上大做文章呢?我們豈不是作無用功?所以我覺得文言文的考查還是應放在文章的內容和思想上,看學生從文章中獲得精神食糧是什麼,這樣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三﹑改變教學模式,化被動為主動

  被動接受和主動探索兩者所取得的效果是絕對不一樣的。學生掌握主動探究所獲得的知識肯定要比老師死板灌輸的要牢固的多,而且透過主動探究,學生還可以從中總結規律,學會融會貫通,既學到了知識,還鍛鍊了能力,可謂一舉兩得。那麼,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呢?在這以我講《鴻門宴》的方式為例,願能給大家一點有益的啟示。在講《鴻門宴》的時候,我並沒有按照傳統的方法,先給學生講文學常識,再講重點字詞句,而是在講之前,我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先預習課文內容,若有閱讀障礙,藉助工具書自己解決,瞭解整個故事情節,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將讓學生以說評書的形式把《鴻門宴》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要求講的生動有趣。在佈置完任務之後,我發現有的同學已經有點躍躍欲試了,畢竟作為高一的孩子他們還是有較強的表現欲的。第二天一上課,我想檢驗一下學生做得怎麼樣,採取自願原則,一位學生主動走上講臺,黑板擦一拍,便開始演說《鴻門宴》,一開場感覺很像模像樣,說得也很生動,有點單田芳的架勢。可這位同學畢竟是初次表演說評書,有點緊張,說到某個地方,下面的情節突然遺忘了,這時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下面的同學齊聲給他提示,評書繼續,濤聲依舊。當時看到這個場面,我的內心非常激動,因為學生透過自己勞動獲得了果實,這樣的果實是最甜的。同樣,之後的文學常識也是讓學生自己來講,有遺漏的地方我再作補充,而且在梳理重點字詞句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一遍而過,因為學生在準備評書的時候大部分都已解決了。

  隨後在講解文章內容時,感覺非常輕鬆,因為學生對內容把握得很熟悉。在分析完文章內容後,我又採取了另外一個活動:就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把它改編成一個舞臺情景劇。結果學生也是熱情高漲,表演得非常出彩,於是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瞭解和印象,從而也就激發了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當然每篇文言文都有各自的特點,肯定會有很多不同的傳授方法, 還需要我們去探索。但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我覺得有一條宗旨:那就是讓學生成為主體,成為主動者,主動去汲取知識和營養,這樣學生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他們才能長成真正的參天大樹。

  以上是我談的關於文言文教學的一點不成熟的見解 ,也是有感而發,特別是面對學生的抱怨,面對學生的那種痛苦的表情時,感覺心情非常沉重。當某種東西的存在對於一個人是一種痛苦而不是享受時,那我想這種東西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了。文言文是我們華夏民族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如何讓學生在快樂中去繼承、發揚,而不是負擔、痛苦,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我想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去思考的問題。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去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作不懈的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