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詩歌的來源與成就

海子詩歌的來源與成就

  你是誰朝思暮想的筆尖少年,在絕城的荒途裡輾轉成歌。——海子

  海子的詩歌靈感應該說有兩個來源:

  第一是懷寧這片土地。

  海子曾對我說過,他在懷寧生活了十五年,所以關於鄉村的詩他也可以寫上十五年。海子的詩歌就是在直接面對這片土地,懷寧對他來說很重要。他在詩歌裡多次運用農村的意象,描寫農村的生活。他的靈感來自他對這片土地的記憶和熱愛。中國寫農村題材的作家很多,每個作家的出發點都不一樣;海子在寫到農業文明的時候,他是直面一切,沒有任何的條條框框、陳詞套話。他對這片土地的描述,也可以看做是對中國鄉村、中國農業文明的描述。儘管現在改革開放很多年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但是中國人口80%還是農業人口,因此對農業文明怎麼描述都不過分。找到一種表述農業文明的方式其實很難。一般的作家,尤其是詩人,其意象多采用的是馬車、田野、父老鄉親……但是海子卻有非常獨到的觀察。海子曾對我說,你們這些在城裡生活的人想象農村時,總是想到“麥浪滾滾”,但你們從來沒有站在莊稼收割完之後的田野上的那種感覺,尤其是黃昏時分站在莊稼收割完之後的田野上的那種感覺。他說實際上要真正感受農村,必須在麥子割完以後,滿地的麥茬,那個時候你站在大地上,天快黑的時候,你會覺得大地是一片荒涼。

  他的這些話,不僅僅對我,而且對所有寫作農村題材的詩人,都能夠帶來很多很大的啟發。有關農業文明的寫作,我們的靈感大多來自古典詩詞,也有一些來自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作家的描寫。但是海子的描述卻不一樣。由於他的描述,後輩人在想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農業文明的時候,便有了新的體驗,這是海子了不起的成就。

  當下在中國,我們如何來想象“中國”,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更多的時候,我們的想象總是遵循西方的模式,比如要把中國快速建成現代化的國家,要把中國的城市建成高樓大廈,並且建築的外牆外立面還得全是金屬的或者玻璃的。曾經有人譏笑過這種現代化的西方模式。西方也有一些詩人對這種現代化的模式進行過大膽的想象、反抗,——但是這在目前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在面向西方文化時,有一種自卑感,總是迎合西方。我們知道國家文化部門曾經組織一些人員去西方參加一些文化活動,宣揚中國文化。按說他們組織的隊伍應該是代表“中國文化”的,但其展示的往往是中國的京劇、雜技、武術等等,因此給西方人的印象,還是那個他們想象的中國形象,一個“古老”的中國,換個說法,一個“舊”中國。其實我們有能很好地表現文明的當代中國的東西。

  因此,我們中國人由想象中國到想象世界,需要我們當代作家、藝術家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中國人如何找到一條想象中國乃至想象世界的途徑,這方面海子已經走在了前面。海子的詩歌使我們在想象中國時獲得了一種新的模式。實際上中國既不是西方人想象的中國,也不是一個到處已經城市化的中國。

  第二,海子的生活經歷和海子的詩歌,常常使我們連帶著回憶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是個思想空前解放的特殊時期,年僅十五歲的海子去了北京,還是個小孩。我曾經看到過他在天安門前的一張照片,非常稚氣。在那樣的大背景下,海子當然也會成為八十年代思想啟蒙運動的一部分。他接觸知識,努力寫作,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這個過程中,海子與別人相比很不一樣,他沒有跟隨當時時髦的現代主義。我們知道,八十年代,大家讀的主要是尼采、薩特、弗洛伊德,還有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學說。然而海子卻把自己引導到一種廣闊的詩歌閱讀中,警惕著那個時代的時髦閱讀。他在文章裡說過,他對某些現代主義詩人看不上——除了個別的,比如法國偉大的象徵主義詩人韓波(也有人翻譯成蘭波),他曾在一張紙上寫過:“要和韓波賽一賽。”

  當然,現代主義詩歌只是海子閱讀的'一部分,那個時候他已經把閱讀擴充套件到浪漫主義、超越了現代主義的限度。我們對浪漫主義的接受,主要源自高爾基,高爾基說浪漫主義有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之分,不過在英、法、德等西方國家是沒有這種說法的,它是被中國的文藝家翻譯之後由《文藝概論》之類的教科書引過來的。海子在閱讀時,已經越過了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的限制;不僅如此,他也讀印度的、波斯的作品。那個時期很少有人讀這些國家的作品,今天上午我在參觀海子的書房時還看到了他書架上的那些書,像多卷本的《羅摩衍那》等印度史詩著作。他的這種閱讀在中國詩人中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同時,海子還讀印度的法律著作,比如《摩奴法典》,因為他是學法律的;他曾經也建議我讀,說這本書是詩歌與法律的最高結合。後來我也的確讀了,覺得它既不同於西方的法典《羅馬法》,也不同於西方的文學,當然和中國的更不一樣。

  透過閱讀,海子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得到了自己的發現,這是他非常與眾不同的一個地方。中國人在接受古典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時,往往是沉浸在老、莊、孔、孟之中,很少有自己的創造,而海子則在這方面呈現出很大的能力、獨特性。海子的詩歌具有強大的文化轉換力。我記得他有一首詩裡寫到這麼一句話,“這就是獨眼巨人的桃花時節”。“獨眼巨人”是希臘神話中的形象,但在這裡,你感覺到“獨眼巨人”似乎是昌平的一個怪人。他一下子使“希臘的”變成“中國的”;即使是寫到希臘的東西,他也能把希臘元素改寫成中國元素。海子靠著這種轉換力,從西方文化,從中國古代的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吸收了很多營養。我記得海子詩歌中還有這樣一些詩句,像“你在漁市上,尋找下弦月。我在月光下,經過小河流”之類,海子甚至從一些民間的文化,像渾曲、謠曲等形式當中,都吸收了很多營養。最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創造了一種中國現代的詩歌,這不是西方的現代,而是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現代。

  海子的詩歌使我們獲得了一種描述中國、想象中國乃至想象世界的方法。

  成就

  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結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餘首優秀抒情短詩、《太陽七部書》,即詩劇《太陽》,詩劇《斷頭篇》,詩劇《但是水,水》,長詩《土地篇》,第一合唱劇《彌賽亞》,儀式和祭祀劇《弒》,詩體小說《你是父親的好女兒》。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以及各類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

  因其詩歌的傑出成績,海子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2001年4月28日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項——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2001年,其被廣為傳誦的明快親切的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高中語文課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選入另一篇經典代表作《麥地》;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讀的60首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而躋身於幾十位中外名家之中。

  在學術界,海子詩歌的哲學意義和美學貢獻被不斷髮掘,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其詩歌透露出的昂揚生命力、積極情懷和明亮色彩為中國詩壇帶來了豐蘊的溫暖感受,並在美學層面上實現了不小的超越。這正是他的詩作常被大聲朗誦,而且不給人消極沉溺之感,反而對生命產生無限憧憬與嚮往的深刻原因。因此,海子詩歌有著寬博的精神世界,完全突破了大量浮光掠影的當代平庸之作,學術界也在為挖掘這位年輕詩人的精神財富做著極大努力。從九十年代至今,關於海子詩歌的解讀和評論不斷出現於各種書刊雜誌,研究人員從能大量背誦其詩的青年學生到耄耋老學者,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在逐年加大。

  海子不僅使詩歌作為純文學形式得到了新的美學提升,同時在字裡行間思考了更宏大的主題。他對人類生命以及文明發展懷著深深的不滿和焦慮,在日益物質化、慾望化的今天,海子透過詩歌的途徑為拯救精神失落的生存狀態做了一次帶有終極性質的嘗試。正因為如此,他的深刻反思和執著關注才具有了無上的價值和尊嚴。

  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作為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詩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國詩壇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他的詩不但影響了一代人的寫作,也徹底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詩歌概念,成為中國詩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的優秀抒情短詩是繼“朦朧詩”之後獨特而又詩藝出眾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誦性和先鋒性風格,在當時極為罕見。海子去世後,其作品很快得到詩壇承認並給予極高評價,有關海子詩歌的深度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的關注熱點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