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樹優質高效的栽培技術

  長期以來,杏樹栽培多為露地栽培,其研究也多集中於露地杏樹。該如何去栽培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杏樹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幫到你。

  杏樹的栽培技術

  一、品種選擇

  設施栽培的杏品種應選擇雌蕊敗育率低,自花結實能力高、成熟早、豐產性好的優良品種。適於促早栽培的品種有凱特杏、黃金杏、金太陽、紅豐、新世紀、瑪瑙杏、梅杏等。

  二、栽植密及時期

  棚內土壤改良

  按定植行距進行溝狀整地培肥,溝深0.6米,寬0.8米,長為棚寬,溝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0~45000千克/公頃,拌750千克的氮、磷、鉀複合肥。

  栽植密度

  採用加密建園方式,栽植株行距為0.8~1.0米×1.5~2.0米。採用平面臺式***高壟***栽植,檯面覆蓋黑色地膜,膜下采用滴灌或滲灌。

  配製授粉樹

  杏樹自花結果率低,建園時必須配置授粉樹,授粉樹一般要佔40%~50%,最低不能少於30%,可以選擇不同品種等量相間栽植,這樣可以滿足授粉要求。

  定植時間

  一般在春季土壤化凍後至苗木發芽前進行。

  定植技術

  起壟栽植

  在已確定行距上,起高20~30釐米,寬40~50釐米的栽植壟,並將杏苗栽植在高壟上。

  苗木選擇

  選以山杏做砧木的苗木,要求苗木地徑0.8釐米以上,嫁接部位癒合好,根系完整,芽體飽滿,枝條粗壯,無病蟲。

  三、栽植方法

  栽植前先對苗木進行根系消毒。定植時在已沉實的高壟上挖30釐米×30釐米×30釐米的定植穴,將苗木放入中央,保持根系伸展,深淺以嫁介面露出地表為宜。定植後澆透水,立即覆膜。

  四、土肥水管理

  追肥

  設施杏樹的萌芽、展葉、開花、結果、新梢速長期,都集中在生長季的前半期,因此,越冬以前樹體營養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樹體的生長髮育。根據這個特點,秋施基肥和花果期以及果實採收後追肥必不可少。基肥,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結合土壤深翻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00~45000千克/公頃,並拌施750千克磷、鉀肥。新梢長到15釐米時,地下追肥與葉面噴肥交替進行。地下追肥每株約50克尿素+20克復合肥,葉面噴施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每10~15天天要施用農家肥、硫酸銨、尿素等肥料。開溝或挖穴均可,施肥後澆水。生長期保持地面覆蓋地膜。

  澆水

  應採取少量多次,7月上旬前及時灌水促生長,後期不旱不灌,雨季注意排澇。扣棚前灌足冬水。

  杏樹生長期管理和授粉的注意事項

  肥水管理

  當新梢長到15釐米長時,追速效化肥,並與葉面噴肥交替進行。每株追施尿素50克,葉面噴施0.3%的尿素溶液或0.4%~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10~15天噴1次,連續噴3~4次。8月以後以磷、鉀肥為主,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9月底10月初施用農家肥和複合肥,每棚施雞糞500公斤,硫酸鉀複合肥75公斤。扣棚後,萌芽前每株施100克尿素,謝花後至果實膨大期每株追施1次硫酸鉀複合肥100克,同時每10~15天噴施0.3%的尿素溶液和0.3%~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生長期灌水3次,第一次在扣棚前20天左右,第二次在花後視土壤條件澆1次水,第三次澆水在硬核期。

 棚內環境調節於12月初扣棚蓋苫。先拉起1/3的草苫,再拉起1/2的草苫,直到12月中旬白天全部拉起草苫,開始全面升溫,夜晚蓋草苫保溫。大棚升溫前15~20天覆地膜,使地溫先緩慢上升,到大棚升溫時,地溫、氣溫協調一致。謝花後,去地膜防止高溫傷根。

  花粉採集

  在人工授粉前2~4天,從選好的受粉親合力高的品種上採集含苞待放、發育正常的花蕾,或剪取授粉樹花枝插入水瓶中水培。把採集到的花蕾在室內用鑷子剝開花瓣,取出花葯,攤放在光潔的紙上,置於室溫在20~25℃的室內,溼度在30%~70%的地方陰乾。當花藥開裂後即可散放出花粉;水培花枝待花葯成熟時,輕輕拍打花枝,使花粉散落在紙上。收集花粉後,篩去雜物,貯藏在瓶中,放在通風乾燥處備用。採蕾數量或採集花枝量可根據受粉花朵數、花粉量或品種而定。因杏樹花粉量較少,一般一個花蕾可授粉三朵花。

  授粉時期

  杏樹授粉全株一般在有25%左右的花開放時,花朵柱頭色澤鮮亮,且有大量黏液時。時間一般在花開當天的上午,無水珠,柱頭新鮮溼潤時授粉最佳,坐果率也較高。

  授粉方法

  1.點授法:在收集的花粉中加入3~5倍的滑石粉或澱粉,充分混勻後用毛筆或軟橡皮頭蘸少量花粉在柱頭上輕輕一抹即可。每蘸一次花粉可點授10~25朵花。重點對花量少的植株和早開的花、晚開的花進行全面點授,以提高坐果率,保證產量。

  2.噴霧法:取採集好的乾花粉10~12克,加水5千克,白砂糖250克混合攪拌配成懸浮液備用。噴前再加入5克硼酸,充分混勻後立即用手持噴霧器噴灑。在全株有60%的花開放時噴1~2次。要求全株均勻噴灑,不要漏噴,也不要多次重噴,以便充分利用花粉。

  除了人工授粉外,在種植杏樹的大棚內放養蜜蜂或壁蜂進行輔助授粉,也是提高坐果率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杏樹坐果率低的原因及對策

  原因

  1、授粉樹配置因子。我國目前大多數杏樹品種白花不結實,而部分農民發展杏樹時恰恰忽略這一種重要現象,建園時,栽植單一品種或授粉樹配置不當,往往是花而不實,低產或連年無收。調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農民在杏樹建園時,只注意新品種的引進發展,對授粉樹的配置不懂或重視不夠,有些雖配置授粉樹,但授粉樹數量過小,僅佔總量的1%--3%,且栽植的方式又不科學,不能較好的授粉,直接導致杏樹開花多,坐果少,產量低。

  2、肥水因子。足量的無機和有機肥料供應是杏樹豐產的基礎。目前,大部分杏園不僅磷、鉀和其他微量元素嚴重缺乏,氮素肥也遠遠不能滿足杏樹生長結果需要。有的杏樹甚至多年不施肥,造成營養缺乏、生長衰弱,體內有機物含量極低,生理機能不高,不能夠正常開花結果,出現了花芽多、花量大、坐果少的狀況。杏樹比較抗旱,一般情況下不需澆水,但在乾旱狀態下不及時澆水,會造成嚴重的落花和生理落果。

  3、修剪因子。杏樹為喜光樹種,只有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才能生長結果良好。有些杏樹處於放後狀態,不行修剪,有些修剪不當,造成枝條徒長,樹冠鬱閉,使退化花增多,影響了坐果。還有些杏樹修剪時留枝不合理,枝條的空間、剪留長度不妥等也造成了落花落果。

  4、氣候因子。杏樹樹體雖然耐寒,但花和幼果常會因遭晚霜危害造成減產,甚至絕收。這是造成“杏樹滿樹花,果實稀拉拉”的最主要原因。凍害的成度與低溫的強弱、持續時間的長短有關,杏樹的花和幼果受凍害的臨界溫度為初花期-3.9℃、盛花期-2.2℃、幼果期-0.6℃。因此,花期避凍和防凍已是部分地區發展杏樹生產,提高產量,增加收益需要採取的重要措施。

  措施

  一、選擇優良品種。選擇完全花比率高,自花結實能力強、抗霜凍,花期較晚,早果豐產的品種作為主栽品種,是提高坐果率的關鍵。例如,金太陽、凱特杏等。另外,也可選擇早、中、晚熟相搭配的品種,以減少早春霜凍帶來的損失。

  二、配置授粉樹。品種不能過於單一,有些品種是自花不孕的,需配置2-3個品種進行授粉。授粉樹與主栽品種配置比例應1:3-4為宜。

  三、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增加樹體營養積累,提高花芽質量,是減少花器敗育,提高坐果率,增加產量的有效措施。

  基肥最好秋施,一般9-10月份結合擴穴深翻儘早施入。幼樹期用3-4年時期全園要深翻1遍。深翻時儘量減少傷根,特別是骨幹根。基肥以廄肥、堆肥、人糞尿為主,施肥量應根據樹齡、樹勢、結果量、肥料的種類靈活掌握。

  在秋施基肥的基礎上還要適時追肥:

  ⑴萌芽前***3月下旬-4月上旬***用尿素15公斤/畝+N、P、K複合肥450公斤/畝,穴施或溝施;

  ⑵5月中下旬新梢旺長期、花芽分化期是杏樹的需肥界期。對結果樹追施尿素100-1205公斤/畝,環狀撒施或溝施;

  ⑶果實採收後追施以氮肥為主的複合肥,結果樹追施N、P、K複合肥0.5公斤/株。

  為及時補充樹體的營養消耗,需對杏進行根外追肥。

  ⑴花前用0.5-1%的尿素液噴乾枝。

  ⑵盛花期噴0.3%的硼砂+0.3%尿素液,提高坐果率。

  ⑶謝花後噴0.3%尿素+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⑷謝花後40天噴10×10-4B9,能提高一類花比率和坐果率。

  ⑸果實成熟前半月噴0.3-0.4%的磷酸二氫鉀,促進果實著色。

  4、花期果園放蜂和人工輔助授粉。杏樹是蟲媒花,蜜蜂和其它昆蟲可幫助授粉。在杏園內放蜂,可明顯提高坐果率。由於杏花期短,如遇低溫、陰天、降雨或大風等不良天氣,昆蟲活動受阻,就會影響授粉,因此需對杏樹進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採用山杏的花粉***花粉量大、花粉生活力強***,把花粉和澱粉以1:2混合後用毛筆或鉛筆的橡皮頭蘸取花粉點授在花朵的柱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