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濟公和尚的文化透析

  濟公和尚為何成了五百羅漢後的501個羅漢?這是怎麼回事?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北京香山碧雲寺,雲南昆明筇竹寺,杭州靈隱寺都有一個五百羅漢堂,其中塑有神態各異的五百羅漢,個個栩栩如生。此外,蘇州西園戒幢律寺、上海龍華寺、漢陽歸元寺等也都有五百羅漢堂。五百羅漢的說法是怎樣形成的呢?

  羅漢,又叫阿羅漢,是早期佛教修行的一種果位。佛教認為羅漢就是那些死後可以永不再墮落輪迴的人。據說釋迦牟尼的不少弟子都修持到了這一境界。

  由於羅漢住世護法神話的廣泛傳播,引起漢地佛教徒對羅漢的崇敬,於是又有了五百羅漢的傳說。

  五百羅漢的說法在佛教中起源很早,據說釋迦牟尼在世時就已有五百弟子歸依他。不過,佛經中的“五百”往往只是表示人數很多,不能作為一個確實的數目看待。但到了中國,尤其是五代起,卻產生了對五百羅漢的崇拜。吳越王錢氏曾在天台山方廣寺造五百銅羅漢像,此後,關於五百羅漢的塑像和繪畫層出不窮,在我國漢傳佛教地區廣泛流傳開來。

  由於五百羅漢人數眾多,很難以一一指實,因此後人在塑造五百羅漢形象時往往加入一些新內容,留下一些有趣的佳話。如北京香山碧雲寺羅漢堂中的第444位羅漢,名為“破邪見尊者”,頂盔掛甲,罩袍登靴,兩手扶膝,雙目炯炯,分明是一位戎裝帝王。據說這是據乾隆皇帝的形象塑的。又如雲南昆明筇竹寺羅漢堂中竟然出現了基督教耶穌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百羅漢堂中常常可以看到民間家喻戶曉的“濟公活佛”,有的人乾脆稱他為第50l位羅漢。據說這位扶危濟貧、遊戲人間的活羅漢匆匆趕到羅漢堂時,五百羅漢名額已滿,沒有他的位置了,於是只好站在過道里***蘇州西園戒幢律寺羅漢堂***或蹲在房樑上***北京香山碧雲寺羅漢堂***。他本來可以佔據一個正式位置的,但竟然沒有占上,所以哭笑不得。為此他的臉常塑成半邊哭半邊笑。濟公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中國民間藝人的幽默感。當然,在他居住過的杭州靈隱寺,還是專門有一處道濟禪師殿,殿中供奉有一尊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右腳擱在酒缸上的濟公像。

  濟公***1148年—1209年***,即道濟禪師,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又稱月引流光。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他懂醫術,為百姓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諍,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既“顛”且“濟”,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人們懷念他、神化他。神化就從他的出世開始。《西域志》載:“天台山石樑橋古方廣寺,五百羅漢之所住持,其靈異事蹟往往稱著。”而濟公誕生時正好碰上國清寺羅漢堂裡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會呼喚英雄,當人民十分需要聖賢的時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濟成為歷代供奉祭祀的神靈,其成佛後的尊號長達28個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佛道儒於一身,堪稱神化之極致。這也就說明濟公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成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濟公形象的廣泛親和力。

  “濟公”原型破山禪師的趣事:

  明末清初,***四起。在四川,南明的勢力,與清軍爭鬥繁多,更興起了諸如張獻忠之類的人物,流傳了不少關於大屠殺的傳說。四川人口驟減,政府也不得不調動湖南、江西、廣東等地方的人口填補這個人口缺口。但是在這個時期,卻又有一個人,站到了一個殺人無算的將領面前,成功阻止了一場屠殺……

  且說這人身份,原是一個和尚,名叫破山禪師。這位禪師的“狠”,是對自己的狠。相傳他在讀《楞嚴經》後難以理解,為了參悟禪理,多方求學,最後在湖北黃梅的破頭山發下死誓,稱不開悟便一輩子都不下山。相傳破山禪師立在一個萬丈高崖前苦蔘禪理,忽然覺得景緻變換,行走起來,頓時從山崖跌落。禪師跌落山下,卻幸運地只是摔傷了腳,可是他的心思還在禪理中,不知過了多久才感到腳上一陣劇痛。就在這一瞬間,破山禪師放下了心中鬱結執著,豁然大悟。

  破山禪師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末清初,清軍與南明的殘餘勢力在四川廝殺,草菅人命。大師見一位名叫李鷂子的人,殘殺無度,便混跡軍隊之中,希望勸阻他殺害人民。這個李鷂子,本叫李佔春,是南明餘部,只是那時明軍混亂無比,甚至自相殘殺,對生靈更是不顧。這個李鷂子也是如此。

  禪師在民間影響很大,是西南佛教的泰斗級人物,不知多少豪強,想要藉助大師的影響力,增強對治下的管控。李鷂子雖然性子暴躁,殘忍好殺,但是也打了這個念想。禪師卻是悲天憫人,希望多保留一些人命。因此奔走四處,和光同塵,委婉地勸解各方豪強。也因此禪師生平多次遭到禍患,光是《破山禪師年譜》等書籍記載,就有七次之多。

  禪師一天見到李鷂子,希望勸得這個梟雄不殺時,正好李鷂子在吃豬腿,於是李鷂子就反過來勸禪師吃肉。禪師悲憫黎民,就說:“只要你不殺人,我就吃肉。”李鷂子本來以為禪師必然不肯,便即答應,誰知禪師真的跟著他吃肉。從此之後,李鷂子多次放過屠殺,從他手中存活了不少人來。

  破山禪師對自己的生命狠辣不容情,自然更不在乎自己在西南開創出來的偌大聲名,會因為這事兒毀壞。其實像他這樣一心一意為了一個志向而努力的人,外物與虛名,又豈能迷惑住他?不過因為這件事情,也沒少遭人毀謗。

  後世編撰小說《濟公傳》時,也將破山禪師喝酒吃肉的形象,化用到了道濟禪師的事蹟中,更流傳出一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來解釋這事。但鮮少有人知道,後面還有兩句“後人若學我,猶如入魔道。”當然,如果知道這段故事因緣,一個真正的佛教徒絕不會以這句“酒肉穿腸過”為理由來吃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