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教學設計

  《行路難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後的感慨,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2.理解這首詩詞的主要意思

  3.體會詩詞所表現的情志或意趣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教學難點

  體會詩詞所表現的情志或意趣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學習古詩詞要整體瞭解各首詩詞的主要意思,記住其中那些表現詩詞主旨的優秀詩句,能夠背誦

  二、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有“詩仙”之稱。少年抱負巨集大。以管仲、晏嬰等名相自期,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天寶***742年***由友人道士吳筠推薦,被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學侍臣,以詩賦為朝廷點綴昇平。因與權貴不和,被迫“賜金放還”;安史之亂起,參加永王李幕府,後受株連,流放夜郎,遇赦東歸,後病逝於當途。

  有《李太白集》。現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詩九百多首。

  三、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劃分句子停頓

  行路難***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自由朗讀詩文

  3.請二到三名學生朗讀詩文

  4.理解詩文的內容,要求

  ***1***掌握重點詞在詩中的意思

  ***2***賞析句子的含義

  ***3***把詩歌內容轉化為散文化語言

  5.齊讀全詩

  四、探究詩文主旨

  本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這首詩反映了李白被迫離開長安之際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長安兩年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艱難,滿懷悲憤,卻又無可奈何,產生了進退失據、茫然無措的強烈痛苦,反覆感嘆:“行路難!行路難!”另一方面,積極用世的願望,對自己才能的堅信不移及歷史上一些賢人最終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對前途滿懷希望,相信自己終會有乘風破浪之時,顯示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對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詩交織著現實與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與希望的複雜心情,充滿著一股抑鬱不平之氣,一種昂揚奮進之志。這既反映出當時現實對詩人的沉重壓抑,也表現出詩人豪放不羈、自強不息的個性。

  五、小結

  本詩利用比興的手法描寫了人世間的坎坷,抒發了詩人的人生追求,表現了詩人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詩人不畏人生艱難,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沒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學習的。

  六、背誦這首詩***指導學生根據詩的意境背誦***

  七、閱讀

  試比較,陶淵明的《飲酒》和李白的《行路難》這兩首詩抒發的情感有什麼不同。

  《飲酒》是陶淵明歸隱田園後寫的抒情小詩,是他的“酒後真言”。他對自己的隱居生活表示滿意,也能從心靈安逸、遠離世俗煩惱的高度來認識。《行路難》是李白借樂府古題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詩篇。面對美酒佳餚,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高呼“行路難”,輔佐明君、建功立業的政治理想無從實現,忿忿不平之氣溢於言表。

  八、練筆

  在你生活或者學習的過程中,你也一定遇到過困難,遭遇過挫折,經受過痛苦,面對這樣的境遇,你該如何對待?請把你的感受寫出來。

  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行路難教學反思

  今天我執教了李白的《行路難》一課,《行路難》是李白遭遇仕途坎坷之時所發出的人生感慨。李白夙有“濟蒼生”、“安社稷”的遠大抱負,渴望得到君王的賞識,天寶元年,他經朋友舉薦,受玄宗皇帝詔聘來到長安入翰林,準備大顯身手,建立一番功業。但是玄宗卻只把李白看做文學侍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華為宮廷生活做點綴。而李白那種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性格也與權臣們格格不入。在宮廷不久即蒙受讒言,最後竟被玄宗賜金放還。幾十年的功業追求化為泡影,這首詩寫在李白無奈離京朋友為他送別之時……

  對這節課,我體會最深的有如下幾點:

  在本節課的匯入環節,我開門見山,沒有過多拖沓,直奔主題。由唐詩談到李白,再由李白談到他嗜酒過渡到面對美酒佳餚難以下嚥,在此基礎上走入課文探尋原因。由此插入學案中的環節一複習李白的相關知識。

  在“朗讀詩歌,初步感知”環節遵循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原則,運用個人讀、齊讀、範讀、跟讀、默讀等多種誦讀形式,讓學生通過一遍遍的誦讀去走進文字、理解詩意。我認為只要讓古詩文教學的課堂上書聲琅琅,這樣才能使古詩文的理解更加方便。 在感知內容時,我通過適時地展示背景,增強學生們對於詩的瞭解,使得他們慢慢向詩境靠攏。

  在“賞析事情”的環節,迴歸到“難”的主線,李白為什麼會感到難?聯絡詩歌學生進行解答。這條路如此之難,是一條什麼之路,面對這條路,李白是如何做的?自然而然匯入詩歌的感情,從而上升到對李白的理解上。最後讓學生在課外的詩詞拓展方面有所收穫!

  當然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

  首先,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只是讓學生讀了,對學生讀的怎麼樣沒有進行評價,學生的感情沒有到位,沒有進行示範,學生感情把握不夠。

  其次,時間把握不夠。整堂課節奏比較快,一直在講,但是到下課還有一點沒講完,使文章失色不少。

  再次,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都不主動回答問題,知道還是不知道都沒有反應,這可能和老師的鼓勵不夠。

  雖然課已經結束了,但是在教學的路上我還有很多不足,希望我也能學習李白的這種精神——直掛雲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