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兩首句子賞析

  《散文詩兩首》分別是《金色花》和《荷葉母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散文詩兩首》句子賞析,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散文詩兩首》句子賞析1《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第一段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髮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本段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為什麼“我”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因為“我”沐浴著母愛.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專注的神情,正是表達對媽媽的愛.

  當你沐浴後,溼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髮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這三段連用兩個“當你”表現了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麼回報母愛.散發出香氣是對母親暗中表示依戀;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是替母親遮陽,也是暗中對母親表示依戀.他想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孩子調皮又懂事的形象就表現了出來.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裡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媽媽不見了孩子,多麼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表現出媽媽驚喜的神情.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表現出孩子撒嬌、調皮的神情.

  這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麼一種親暱,那麼一種親熱.“我”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愛是交流的,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難點精講

  《金色花》

  1作者為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讚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看孩子為媽媽做了什麼,就可以理解他的心願.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總是瞞著媽媽.

  3為什麼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上文說,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可以想見,不見了孩子,媽媽多麼著急,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補充: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佔波"聖誕聖樹,木蘭花屬植物,開金色碎花

  《散文詩兩首》句子賞析2《荷葉母親》

  先從家裡院子裡兩朵蓮花起筆,一紅一白,沒有過多的交代。接著就寫到對故鄉的園院的蓮花的思念;思鄉懷人,又寫祖父,更是把花與人聯絡在一起了。

  再下來重點寫“雨打蓮”的故事。白蓮謝了、散了,留下的只是蓮蓬與花須。紅蓮開得正是時候,無奈雷雨大作,被打得“左右欹斜”。作者愛荷惜荷,當感覺“不適意”“無法可想”之際,母親喚“我”過去,那一回頭既是兒童愛心的閃耀,也是愛心被兒童發現:荷葉護蓮。室內與窗外,不正是一樣嗎?有幸坐在母親旁邊,“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我們大家也在感動中感動。

  這是一篇禮讚母愛的美文,作者卻從荷葉寫出。寫荷始終沒有忘記寫人,朋友送蓮,是友情;外鄉思蓮,是鄉情;祖父說蓮,是親情,祖孫情。雷雨打蓮花,冷酷無情;母親喚孩子,舔犢深情。回首觀望,孺子著實可愛;側身覆蓋,荷葉通達人心。把荷葉之護與親情之愛,交叉渲染,最後熱情禮讚濃情美豔又親切自然。題目“荷葉母親”,到底是把“荷葉”比作母親,還是把“母親”比作荷葉,已沒有分清的必要了吧,一樣地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