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哲學對世界的影響

  叔本華是西方的哲學家,叔本華的哲學思想對當今世界有著重要影響。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身為哲學家,在叔本華看來,所謂的哲學就像是我們想要去某一個地方,只要知曉目的地,那麼不管採取什麼方式都可以到達。

  在他看來,世界的本質就是意志,是無法分割的,他深藏在萬事萬物的表象之下,不受任何東西的約束。如果一直外化,那麼他就需要被約束。叔本華的思想中,悲觀的成分很明顯,他是悲觀主義者,同時也是禁慾主義者,這一點從他對婚姻的看法以及終身未娶就可以知曉。

  他認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也就是所謂的人要在不斷追求中滿足自身,通過自身價值的實現,來證明活著的意義。雖然可以通過客觀的審視來緩解人自身的失落,悲傷等,但是這些能偶維持的時間是短暫的。之後人還是會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只有通過不斷的對生命意識的自我否定,才能夠完全的走出痛苦。

  叔本華這樣的哲學思想影響力非常多的人,其中有哲學家如尼采、薩特、維特根斯坦、伯格森、波普爾等人,當然除了哲學家之外,還有心裡學家如佛洛伊德、榮格等人。還有作家托爾斯泰、莫泊桑、托馬斯曼等等,他們的文學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叔本華哲學思想的影子。

  當然還有藝術家蕭伯納、瓦格納和馬勒等等,以及詩人狄蘭·托馬斯、博爾赫斯,作為與哲學很難被扯到一塊的科學,也深受他思想的影響,如愛因斯坦、達爾文等等。總之。叔本華哲學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幾乎影響了任何學科,啟發了更多的人。

  叔本華的哲學思想

  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主要是以他獨特的“生存意志論”而被世人所知曉的,叔本華的哲學思想被人們稱之為是悲觀主義。同時,他的一生又被用於思考人生問題。當然悲觀主義的有很大的消極作用,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它積極的一面。

  所以在瞭解、認識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的哲學時,應該辯證的看待,全面的認知。他的悲觀主義是建立在其“本體意志論”的基礎上的,在他看來,世界是表象和意志。所以他看待事物現象也會表象的,是“我的表象”,也就是所謂的“自在之物就是作為意志的世界,是我的意志”。 在叔本華的哲學中,理想就像是一個跛腳的,而認識也是經常會出現錯誤的工具,這是一種非理性主義。他強調的是一切事物都是意志,同時意志是自由的,是一種無法控制的衝動,是永遠也無法被滿足的欲求,這些在本質上是沒有目的的,一切的止境,也就是無盡的追求。

  由此,他引發出了悲觀主義的人生哲學思想,也就是人生等同於痛苦。意志的本質是掙扎,任何事物是敵對的,這樣,意志的本質也就就是痛苦。因為人有無盡的慾望,所以在滿足慾望的過程時,就要經受更多的痛苦。慾望越多痛苦越多。意志越趨於完美,那麼痛苦也就越發的顯著。慾望無法滿足,人類痛苦;慾望得到滿足,人類暫時無聊,人生就是在這兩者中進行無盡的轉換。也就是說,痛苦和無聊是人生主要的組成部分。

  哲學家叔本華是哪國人

  叔本華是西方的哲學家,是個悲觀的人,同時他還信奉禁慾主義,並且為此終身未娶。那麼叔本華是哪國人呢?一個國家能夠擁有這樣偉大的哲學家,想必也是非常驕傲的吧!

  關於叔本華是哪國人看他的出生地就能得出結論。1788年02月的一天,叔本華出生在了一個商人家庭中,他的父親是有名的商人,母親是作家,他的出生是帶有光環的。在德國波蘭但譯這個地方,叔本華頂著富二代的頭銜出生。也就是說,叔本華是德國人。在他五歲的時候,全家搬家到了漢堡。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卻成為了一個無國論者。雖然在他的精神世界,他信奉無國論,但是他的一生註定披著德國的國籍生活。

  因為家庭的原因,叔本華在德國的生活並不如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幸福,至少他的童年並不快樂,他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後能夠經商,母親則希望他成為作家,他自己則喜歡哲學。為此他的生活過的非常痛苦。父親強迫他學習工商管理最後他為了自己的人生做出了反抗。成年後的他迅速的開始了自己的獨居生活,搬出了父母的家,開始醉心於自己的哲學事業。

  這哲學方面,他寫過很多的著作,闡述自己的哲學觀點,表達自己對愛情,婚姻,生活的看法。同時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同,並且他的哲學思想,至今依舊影響著人們。這些方面的成就,足以對得起自己的國籍,為德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