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風險管理及防範

【摘要】本文論述了企業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可分散性、轉移性和決策性等四個特徵,指出財務風險是可以識別的。本文認為通過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可促進企業價值最大化,利用企業財務風險與收益模型,可以找出企業財務風險的最佳決策區間。同時,對企業財務風險防範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務風險 風險管理 風險與收益模型
  
  一、財務風險的特徵及其規律
  
  不確定性,這是財務風險的基本特性。風險是事件的不確定性引起的,由於對未來結果予以期望所帶來的無法實現期望結果的可能性。簡言之,風險是結果差異引起的結果偏離,即期望結果的可能偏離。
  1、可分散性、可轉移性
  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防範和控制風險是可能的,而分散、轉移財務風險也是可能的。在財務風險發生之前或發生過程中,採取專門方法和手段,可以避免或減少風險損失,增加風險收益。通過選擇合適的風險管理技術,即控制型技術和財務型技術,可以分散和轉移財務風險。正是這一特性導致風險組合、保險、期權、遠期外匯交易、貨幣和利率互換等財務工具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使財務風險管理成為可能。

  2、決策性
  企業經營是持續進行的,財務管理者可以基於歷史平臺對未來不確定的環境因素進行估計,這就是財務風險的可決策性。財務風險既可事後確認,也可事前估計。通過財務技術可在事前對損失進行預測和估計,使風險的不確定性變得可控。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決定其獨特的運動規律:
  第一,財務風險與不確定性相關,但風險是可識別的。Williams和Heiks把不確定性分為四種層次:***1***無不確定性,指事件的結果可以精確預測;(2)客觀不確定性,指事件的結果不確定但概率可知;***3***主觀不確定性,指事件的結果可知但概率不可知;(4)完全不確定性,指事件的結果不完全確定且概率不可知。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物流風險、資訊流風險、現金流風險往往是上述四種層次的綜合體現。因此,在風險發生前,人們可以採取恰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對財務風險進行識別,並以動態的觀點辯證對待財務風險。
  第二,財務風險管理的本質是減少未來可能的損失,增加未來的收益。財務風險不確定性的存在使風險損失與風險收益同時並存,這種財務風險與預期收益的關聯性及財務風險的差別性,使財務風險管理顯得更為迫切和有效。積極的風險管理能為企業帶來利益或者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實現經營成果的最佳化。
  
  二、財務風險與收益模型
  
  財務風險是由事件的不確定性引起的,而且風險無處不在,企業研究財務風險與經營效果之間的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企業經營活動就是對企業各種資源的整合,通過資源價值形態的轉化,達到價值增值的目的。如果不考慮外界環境因素,企業的簡單生產函式可表述為:
  I=f***K,L***
  其中:I代表產出;K代表資本;L代表勞動。即企業利用資源組合,通過一定的經營載體和過程,達到價值增值的目的。
  企業所處環境及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資訊的不對稱性,使企業經營活動除了擁有必要的資源外,還須面對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這種干擾就是風險。顯然,產出與投入資源呈正相關關係。根據美國經濟學家馬爾柯維茨的有效邊界理論,企業的收益和風險也很大程度上具有正相關性。也就是說,風險的增加往往伴隨著風險收入的增加,這也是企業風險經營的原動力。因此,就有了考慮風險因素後的企業收益函式:
  Y=f***I,I0***
  I0=f***i,c***
  其中,Y為考慮風險因素後的企業收益;I為不考慮財務風險時的收益;I0為風險淨收益;i為風險收入;c為風險成本。
  風險收入曲線和風險成本曲線是正相關的。當X0時,i>c,此時風險收益曲線呈單調遞增趨勢,I0>0;當X>X0時,i>c,風險收益曲線呈單調遞減趨勢。其中當X=X1時,即點p***c=i***對應的風險收入與風險成本相等,成為風險管理的臨界點,當X0>0,當X>X1時有I0<0。
  同樣,企業經營收益曲線是一條先單調上升且上凹然後轉為下凹的曲線,當X0時,風險收益遞增速度大於收益增長速度。當X>X0時,隨著風險的增加,風險收益下降,收益增長速度下降。到點X1時,風險收益為0,企業經營收益等於正常收益。當X>X1時,風險收益為負,此時進行風險投資企業的經營收益小於正常收益。
  上述分析有助於我們進行財務風險決策。01區間為企業的風險決策區間,特別是在00區間,風險經營將給企業帶來超過平均利潤的超額收益。而在X>X1區間,財務風險給企業經營帶來負效應,企業就應放棄風險經營轉而投資於風險小、收益低的專案,獲取更為穩健的正常收益。
  
  三、主要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財務風險主要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財務風險管理就是以財務風險為基礎和物件的財務管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強弱是企業正常健康發展的關鍵。企業通過財務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分析等財務活動,識別、測試企業資金運動過程中的風險,採取科學方法防範、控制財務風險,以儘可能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最終實現利潤或股東財富最大化。

財務風險預防和控制方法主要有消極防範(風險迴避)和積極防範(風險轉移、風險自控)兩大類。風險迴避是企業為規避財務風險的發生而主動放棄可能導致財務風險的方案,它是簡單易行、徹底的風險管理措施,其實質是迴避那些引發企業財務風險的活動,以減少風險損失。當企業對財務風險進行估量決策後,如果因為某項經濟活動非進行不可,而企業又無足夠能力承擔其風險,或者企業承擔風險的成本高於預期收益,則可考慮將風險轉移,如通過保險、期權、期貨、遠期外匯交易、貨幣和利率互換等方式進行風險轉移或規避。如企業不能或不願進行風險迴避或轉移時,便將風險留給自己承擔。
  當企業決定自擔風險後採取的措施主要有:(1)自行加強管理以預防財務風險;(2)進行風險隔離或風險組合以降低風險對企業的總體影響;(3)自行採取補救措施以減少風險損失;(4)提出各項準備金以增強風險自擔的能力。
  根據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運動,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籌資風險、投資及經營風險、財務信譽風險。
  1、籌資風險的形成及防範
  企業採用負債融資後所須承擔的額外風險稱為籌資風險,它是企業籌資後由於不能按既定目標取得資金使用效益,企業無法按原定要求履行以滿足資金供應者預期結果的風險。籌資風險的大小常用財務槓桿係數(DFL)衡量,財務槓桿係數是普通股每股盈餘變動百分比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比值,也可用息稅前利潤除以息稅前利潤與債務利息差額的比值。
  針對籌資風險的不同成因,防範和控制籌資風險主要有以下措施:(1)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企業盈利,降低籌資風險;(2)優化資本結構。根據企業的需要和負債可能,優化債務結構,實施自我約束,即在資本利潤率(息稅前利潤率),高於負債利息率的前提下提高負債比重;(3)合理安排長短期融資專案,減少即時償付風險;(4)優化排程資金,保持資產足夠的流動性;(5)建立償債基金,增強風險自擔能力;(6)實施債務重組,優化負債結構。
  

 2、投資風險的成因及防範
  企業投資分為對外投資和對內投資。對內投資的目的主要是為生產經營提供必要的資源條件,以謀取經營收益,但由於企業所處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其最終的經營效果往往與預期不一致,從而造成投資風險(亦稱經營風險)。對外投資風險則取決於被投資企業的經營風險及其投資風險的總和;對內投資風險主要通過經營槓桿係數及經營收益波動幅度和可能性大小來度量。對外投資風險則主要通過對被投資企業歷史收益資料,計算預期投資收益的期望值、標準差及變化係數以及期望收益偏離實際投資收益的幅度和可能性來度量。
  企業在識別和估量投資風險後,可採取如下措施對其防範和控制(1)正確選擇決策程式、決策方式,對決策風險進行正確認識和評估;(2)運用投資組合理論,合理進行投資組合;(3)採取風險迴避措施,避免投資風險,在投資過程中,監督和協調風險因素,使風險儘可能可控。
  3、企業財務信譽風險成因及其防範
  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追逐利潤過程中,企業的經營行為不可避免地與國家法律法規、財務規則、社會道德等產生衝突,這就產生了財務信譽問題,由此衍生出財務信譽風險問題。
  對企業來說,是否信守法律或規章、原則,要視其對該行為產生的效益而言,如果在不信守和信守之間存在巨大利益落差,企業很可能會產生背信棄義、財務舞弊等行為來欺騙消費者、投資者及政府部門。但法律和制度的缺陷,往往使企業忽視信譽風險的存在。然而現實生活中,財務信譽風險給企業帶來的危害比其它財務風險帶來的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位列世界500強前列的美國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因會計***而一夜之間走向破產,百年老店安達信也走向消亡。
  企業財務信譽風險給企業經營帶來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失去與投資者、供應商和顧客合作的基礎,從而丟失市場和商業機會;(2)減弱企業的融資能力,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3)給企業帶來直接的懲罰性損失,甚至使企業走向終結。規避和防範財務信譽風險要做到:(1)建立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2)估量信譽風險,使企業經營建立在追求長期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3)提高企業高層及財務人員的執業水準。
  
  【參考文獻】
  [1] 張偉濤:企業風險決策的數理分析[J],計量經濟,1994.5。
  [2] 肖竹敏:淺議企業財務的風險管理[J],財經科學,2002.2。
  [3] 彭韶兵:財務風險機理與控制分析[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