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防範

  摘要:在21世紀市場經濟日趨發展及完善的今天,控制並且防範財務風險對企業來說起著生命線的關鍵作用。本文通過對財務風險的內涵及特徵進行闡述,分析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並提出了防範措施。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成因;防範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全球化程序逐步加快,與此同時企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基於此,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勢必要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範意識,在提高整體經濟效益的同時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進而推動企業健康成長。但是,目前大多數企業由於自身財務管理水平及規模有限,致使對財務風險的規避及預測能力都比較薄弱。所以,分析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並提出防範措施尤為必要。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涵義、特徵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涵義。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其進行與經營運轉有關的財務活動過程中,在一定時期內所表現出來的,由於受到各種內部或者外部不可預測以及估計的環境的變化,或者預期無法控制的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實際財務收益偏離預期收益很遠,從而受到損失的情形。

  企業財務風險可以劃分為狹義的財務風險及廣義的財務風險。具體而言,狹義財務風險即由於資金的原因所產生的風險,如企業到期不能償還的債務所蒙受的損失、企業投資及貸款收益率的變化或者決策失誤所帶來的損失等。廣義財務風險即由於內部或外部的非確定性因素所導致的實際收益偏離預期收益所蒙受的損失。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徵

  1、客觀性。指的是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並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就是說預期目標無法實現的風險是客觀存在著的。

  2、全面性。指的是企業財務風險貫穿於企業經營運轉的整個過程,並綜合體現在方方面面,例如:從資金的籌措到資金運用再到積累分配再生產都會有財務風險。

  3、不確定性。指的是企業財務風險由於其各種內部及外部因素在不斷變化,雖然可以在事前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控制,但是並不能對其風險的大小做出準確的判斷。

  4、共存性。指的是企業的財務風險與企業的收益成正比例關係並行存在。一般而言,高的企業財務風險會產生高收益,例如:風險投資在取得高風險報酬的同時也會產生較高的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一***企業財務人員風險意識淡薄。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即其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把握不夠敏感,意識薄弱,更不能從根本上去管控財務風險。而是簡單認為只要做到用好資金,財務風險就不會存在。不能夠積極、系統及主動的管理財務風險,加上事前風險管理不到位,事中及事後管理隨意,導致相關預警及防範措施制定不及時,企業財務風險加大。同時由於財務活動的客觀性決定了財務風險存在的必然性,並且其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為企業財務人員風險意識的淡薄。

  ***二***財務管理巨集觀環境複雜多變。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之一就是巨集觀環境的複雜多變,這種變化對於企業來說可以提供發展機會也可以造成一定威脅。如果企業不能夠很好的適應這種外部環境,必定會造成財務危機。當前,在我國大多數企業財務機構設定不夠合理、財務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管理基礎不到位等造成企業財務管理系統對外部及內部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差,主要表現為企業對複雜環境的變化反映滯後,不能科學預見以及措施不力等。

  ***三***企業財務決策機制不合理。目前,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包括決策失誤及決策機制設定不合理。由於一些企業財務機制的建立尚不科學,造成某些重要問題的判斷決策依附於管理者的經驗水平,形成無規可依的局面。尤其是有的企業進行決策不能集思廣益,甚至是一人獨攬,再者決策制定之前沒有獲得充足的資訊,前期調查潦草,從而導致對風險及收益的預測不精準,決策考慮欠周全,並且最終影響決策的可行及科學性。除此之外,不同的決策者具有不同的風險偏好,假如決策者投資盲目,勢必會降低企業的長期償債水平,引發企業的低效益甚至更大的財務風險。

  ***四***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有的企業表面上看起來,會計人員的職稱符合相關國家相關政策,各項基本制度的建立也井然有序,但事實卻一團糟。不但財務管理方面混亂有待規範,而且制度建立漏洞百出,這必將引起企業資金使用、管理及利益分配方面的不公平及權責的不明晰、資金效率低下的同時流失慘重,同時無法保證資金的完整性、安全性,進而引發相應的財務風險。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

  ***一***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正確的樹立企業風險意識對於其發展來說意義重大。當前市場競爭愈演愈烈,企業周圍的隱藏的風險無處不在,企業應當學會適當的分散風險,看準時機把握住風險產生的原因,才能保證企業健康發展。眾所周知,高風險對應著高收益,即為正比例的關係,風險係數加大的同時收益也會相應提高,甚至會帶來額外的風險報酬。與此同時,在高風險的情況下,失敗帶來的損失也會更加慘重。所以說,企業不能忽略風險的存在而一味的追逐收益。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當中,應當全面分析每一項與其收益相關的財務活動並且充分考慮其安全性,並且在作出決策的同時要均衡收益及其風險。

  ***二***提高財務管理環境的適應能力。企業應當對其建立的財務管理系統不斷的進行完善及監管,以應變錯綜複雜的財務管理環境。同時,鑑於所處的財務管理環境瞬息萬變,企業應當制定與其相適應的財務管理戰略措施,並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財務管理機構的工作效率。此外,還要強化財務管理制度及規章,健全各項基礎性的財務管理工作,以促進財務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轉,防範由於對錯綜複雜的環境不相適應而導致的財務管理系統風險的產生。

  ***三***建立合理的企業財務決策機制。企業應該逐步提高其財務管理決策水平的科學化,並且保證其財務決策機制的合理性,避免由於財務管理決策的不恰當而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同時,在企業財務管理決策做出的過程當中,影響企業財務管理決策的因素眾多,例如:個人偏好及風險、複雜經濟環境的變化等,所以說要果斷斷絕一切獨斷主義以及經驗主義。

  除此之外,企業在制定財務管理決策時,還要對各種影響因素所起到的作用進行綜合考慮,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模型,做出決策,以最大限度的做到分析方法的量化。比如說:做出投資決策之前,應當對各種投資方案進行多種設定,對其各項指標投資回收期、內涵報酬率、投資報酬等分別進行計算,最後對各項指標的計算結果進行綜合比較、分析,並且考慮其他環境等風險因素,選出最佳投資方案,綜合考慮企業風險的承受能力及範圍,做出有利於資本結構調整的財務管理決策,從而從根源降低企業財務管理風險。

  ***四***健全並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企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內部控制制度作為企業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已經成為企業高效管理的賴以發展及生存的工具。隨著周圍財務管理環境的瞬息萬變,企業應該保證財務管理機構的高效化,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強化內控防範機制作用,健全財務管理基礎性工作及各項規章制度,樹立現代財務管理的理念,同時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的預測、計劃等各項決策職能能夠很好的發揮,從而起到控制並防範內部財務風險。

  四、結束語

  由此可見,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來自多個方面,並且受諸多因素影響。企業應該找到財務風險成因,對面臨的財務風險做出科學預測,在控制和防範財務風險方面做到對症下藥,最大限度降低可能的損失,從而實現收益最大化,促進企業穩健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孔遠英.關於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幾點建議[J].財會月刊,2014.3.

  [2]楊根芳.企業財務風險防範與控制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3.9.

  [3]於新花.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J].會計之友,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