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財務風險成因及應對措施

  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環境更加複雜,高校財務風險越來越大,可能出現財務危機。高校財務風險為什麼會形成?應該如何應對?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高等院校財務風險成因

  ***一***高校的風險防範意識不夠

  很多的高校開展舉債建設,紛紛擴大規模,建設的合理規劃不足,沒有按照自身的實際承受能力進行投資,引發負債投資成本和實際收益不相匹配的狀況。作為高校的財務管理人員,對網路財務管理系統操作的技術不過關,資訊保安管理意識淡薄,導致資訊保安風險發生。貸款資金的成本理念不強,習慣於按照國家的法定預算獲取和使用資金,風險意識不高。

  ***二***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預算控制的剛性不足

  高校具有資產自由支配權,管理者具有獨立行使權,沒必要對委託人負責,使得高校的資源少有監督體系的維護。一些高校的財務內部監控體系不健全,成本核算不到位等。高校的財務風險管理最重要的內容是預算控制。實際的風險管理中,一些高校沒有進行精細的預算編制,按照當年財務狀況、上年收支狀況、實際收支狀況開展編制,專案不夠精細,預算支出的核算侷限性不強,全面性不足,部門預算的領域受限,預算外的專案隨意增加,缺乏固定性。預算的權威性、約束力不足,結果是預算失控。

  ***三***重點監控不足

  高校財務風險核心範圍在對外投資、貸款、基本建設、校辦產業等領域。對於這些問題,由於重視程度不夠,事前重點監控工作不夠,使得財務問題增多,尤其是對辦公費、會議費、車輛使用費等的監督,導致一些人利用管理漏洞,將國家資金騙走。專項資金被挪用、擠佔,資金的實際效益並沒有發揮。一些單位沒有根據要求定期開展固定資產盤點,資產入賬不及時,固定資產明細登記不及時等,導致賬實不符。一些高校不斷擴招,舉債建設,對建設資金沒有進行合理安排,導致籌資負擔加大,貸款危機頻現。

  高等院校財務風險應對措施

  ***一***提升高校的風險防範意識

  高校的日常財務活動,通過網路進行內外部的聯絡,作為財務管理和系統操作人員要逐步增強網路資訊保安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正確操作財務系統。加強對自身的準確定位,避免盲目發展。加強對國家的相關教育政策的準確理解,合理安排貸款規模,減少負債投資成本,降低財務風險。高校必須逐漸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於國家撥付資金的無償使用習慣,提升對貸款資金的認知度,增強資金的成本觀念和風險意識。在貸款前要充分考慮自身的還貸能力和資金的潛在風險,同時要考慮利息支付和到期歸還本金等問題,摒棄傳統的政府買單思想,增強償還意識。

  健全高校的經費籌劃體制,不斷改善籌資結構。在基本的貸款融資基礎上,提升校際、校企之間的相互合作,有機結合自身的人才和技術力量,提升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增加社會捐贈資金、教育資金,加大教育資金的來源。還可以通過成人、網路教育的模式,開辦培訓班等來教學,適應不同層次人群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時還擴大自身的資金來源,使得資金的來源渠道逐漸多樣化;不斷實現合理理性的融資。高校應該按照其具備的償債水平,科學地安排貸款規模、貸款結構,有效控制財務成本,提高貸款資金的使用率,正確使用貸款資金,降低財務風險,增強投融資風險防控意識。

  ***二***加強預算管理約束力、健全風險預警體系

  通過健全預算控制系統,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進行風險防範。對於支出的預算,要科學測算、嚴格控制,按照高校的財力情況將其列入年度的預算中。高校開展經費使用範圍、開支標準等的稽核、監督,主要依據“經費包乾、專款專用、超支核減下年度指標”等方法來進行。定期總結校內各單位的經費使用狀況,考核單位負責人,加強源頭的風險防控。

  同時要逐步健全財務風險預警和管理體系,及時掌握財務執行情況、挖掘執行中的潛在風險,為高校的管理層決策提供有效的根據,並且可以及時採取相關應對之策避免財務風險。通過基礎資訊系統,將基本的內外部財務資訊資料收集起來,然後傳遞到分析監測系統,由其開展財務風險指標***比如償債能力、學生欠款率、收益能力、負債率等***評價,利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評價高校的財務風險,若超過預警線,要及時進行預報預警。要定期監督和檢查執行效果,及時修改財務風險資訊,最終真正實現財務風險的預警功能。

  ***三***提升風險重點監控效率

  對於對外投資、貸款、基本建設、校辦產業等領域的重點監控要在事前採取一定的防範之策,避免財務風險發生,高校要注意避免盲目擴張。高校要開展有效地業務控制活動,健全實物資產保全制度。認真核實投入資金的使用渠道、用途,避免財政資源浪費。對於校辦產業等經濟效益審計等問題,高校要積極促進教育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將浪費降低到最低,並儘可能杜絕浪費。同時要明確財政運作的主體,其權責明確。同時高校要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保證內部資產固定性,增強外部資產的流動性,提升資金結構的規範化,使風險和收益優化組合。此外,還要嚴格稽核並篩選合資人,將各種責任關係明確化,最好選擇的是業績好、信譽度高的投資人、合夥人。管理好基建裝置的採購,控制投資規模,招標制度規範化,專項經費比如道路維修、修繕、批量儀器裝置購置、實驗室建設、學科建設等開展專案式管理,給予可行性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