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何謂新資本主義
新資本主義有三個主角:跨國公司,參與者,與作為旁觀者、夥伴和人質的國家。這裡主要講跨國公司、參與者這兩個角色,國家這一主角就自然明瞭了。
跨國公司
我們注意到跨國公司的幾個要點:
(1)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它到世界各地尋求市場份額取得市場地位;它收購兼併企業。但是收購和兼併的目的不在於獲利和增加生產能力,而是為了增加在世界市場中的份額。
(2)跨國公司不是自然而然產品的社會化。80年代跨國公司主要是擴大生產領域,鋪開經營陣線。現在則是想搞專業化生產,發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優勢,揚長避短。這就意味著風險也增大了。這樣一來,跨國公司就面臨一對矛盾的兩個誘惑:獲利的專業化和減少風險的多樣化。

***3***跨國公司也會涉足到金融業務。生產性跨國公司也擁有自己的金融部門,它們就在做著股票買進賣出的工作。
參與者
主要的參與者有如下幾類:
一是國際投資者。他們佔有世界58%的金融資本,控制了按世界平均人數計算每人四千美金的財力。其主要分佈於保險、退休養老基金、互衝基金等領域。 
二是家庭式資本主義。
三是二戰後繁榮過30年的資本主義。如福特公司的流水作業線、大規模生產、標準化產品等。這類公司的管理人員其理念是,利潤不是唯一目的,目的是把業績做上去,擴大量。
四是我們指稱的新資本主義。這類資本主義是建立在信貸基礎上而不是直接把錢投進去。新資本主義的基礎就是直接金融。據資本市場的直接需求而決定策略。新資本主義的另一特點是資本股權的高度分散。所以公司的精力放在股票價值上而不是公司的眼前利潤上,通過發行股票而佔有資本,獲利更大。投資人關心股價升漲。因此,體制性投資人想取得最大的收益。 
對於新資本主義的反對意見
新資本主義的特徵就是把自己大眾化。即搞人民資本主義。但是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這不可能,反對意見如下:
金融市場製造了不平等。大投資者製造市場;大投資者投資引導大家的投資;因此我們面臨的是壟斷而非公平競爭的金融市場。
反對對企業認知的膚淺,及對整個經濟認知的膚淺。這種膚淺導致他們對經濟的評估是從外部去看經濟的運作。金融資本的銀行評估企業則是從資金進出賬情況來評估。這樣,作為體制性投資者的銀行往往就大錯特錯。另外也存在一些金融委員會,只是聽企業領導的話,他們對子公司的內幕也是不瞭解的,知之甚少。第二種就是經濟審計部門。搞審計可能對公司的狀況也知之不多。審計師對跨國公司的作弊防不勝防。第三種就是金融顧問***分析師***,如會計事務所。可分析師對於企業資產的評估也是沒有太大客觀依據的。
直接金融投資總的來講成本要貴得多。因為在金融市場中需要中介人。而中介人的收費是令人咋舌的。他們需要的報酬比公司上層所要花的費用還大。因此,金融市場實際上是高風險的市場。投資人有風險,企業也有風險。為了保護自己,就需要一個衍生產品。問題是,當今世界上衍生產品市場經濟已經到了非常大的規模。只要把金融市場參與者加起來,他們每一環節都要撈一把。有一個提法是,這種金融投資的回報達20%-50%。但買股票的人可能只能拿到5%,甚至5%都拿不到,所以直接投資方法要比信貸的成本大得多。
現在的金融市場助長了腐敗。投資人買不買股票決定因素是什麼呢?是對股票的預期。生活中有一個現象,因特網上股票還很熱門,而企業實際已經開始虧本了。往往在買股票時有很高的期望值。因為買股票的人是指望將來升值的可能性。這樣一來,腐敗和賄賂就不可避免了。企業的領導人對公司情況再清楚不過了。但他們越做假對他們的好處越大。只要他們股票市值很高,他們就可以去買新的公司。他們通過納斯達克為自己創造很大的剩餘價值。公司上層可以先表示要買股票,定好價錢 ***這是他的權力***,等股票漲的時候才用,一旦漲上去了,他馬上就賣出去了。公司經理層也有好處,因為他們的報酬與股票價格相聯絡。這樣,公司的股東與經理層形成同謀。銀行不希望失去客戶也要作同謀。審計師不希望丟失客戶對這些***也會睜隻眼閉隻眼。還有一些身居要職的人可能事先會知道一些情況,他們也會從中獲利。而作為金融警察性質的委員會***如證監會***可能會查處,但是這種可能性很小。 
金融市場不穩定性造成。在買股票過程中,如果你的意見與眾人不合,你就會採取與他們一致的行動。因為你不可能去買人家認為不好的股票。所以企業金融評估是由自己主觀決定的,而不是由客觀情況來決定。因此,金融市場起伏不定。由此可以斷言,這就是金融市場固有的經濟泡沫。問題是我們在這樣的泡沫中已經生活了20多年了。我們已經形成了群體性信仰,沒有個人的看法,"從眾心理"嚴重。

新資本主義的壽命有多長
我個人認為,從長期來講,金融資本主義即新資本主義壽命長不了。
1.從經濟角度來看,新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回報不豐。至少可以說它不會促使經濟的快速增長,原因一,製造不斷與日俱增的不平等。它只能去刺激社會上層奢侈性的消費。少數人的奢侈消費絕不可能和老百姓大眾消費相提並論。二,這種投資往往不會做長期投資,它希望撈現鈔。所以直接金融投資方式成本很高。三,金融投資人眼睛就盯著股票升值,他絕對對環境成本不感興趣。四是,從勞工的成本來講,環境往往要增加他的成本。由此可以說明生產力的回報是不高的。從最近二十年來看,除了美國的高新技術之外,很清楚一點是回報率是不高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樣的資本主義不可能很快取得高的速度。
2.從社會政治層面來看,新資本主義支撐不了很久。有三個理由:
一是企業老闆利益對員工利益的勝利。90年代以來出現的新情況是,評估企業出現新的標準,即企業管理的"經濟增值標準"。只有所有的持股人錢增加了,才能說明它增值了。很簡單的理由,你投資,就相當於你把錢借出去,你就是公司的債權人,相應的就要承擔風險,要有回報。你拿到的收入就是超額利潤。這樣就有兩種態度:一是風險不能承擔太大,但還要保證收入;二是風險越大賺得越多。但是現在的投資則二者都要達到,既要有穩定的進賬,又要有高額的利潤。金融投資人指望的就是這個。回過來,金融投資人有這樣的要求,那就要求企業、企業職工創造這樣的價值和業績出來。作為企業領導,你要保證你的收入穩定,那你企業職工的收入就不穩定,那麼勞工關係如何達到妥協呢?這就是企業老闆利益對員工利益的勝利。
二是收入對投資的勝利。即要使買的股票升值。只能根據一個季度一個季度的賬目來判斷,這就是短期行為對長期行為的專政。由此可見,這樣的收入絕不能比長期收入要高。
第三個勝利就是金融市場對民主的勝利。西方經濟當中,每個企業可以看作是一個小的共和國。股東不僅要求經濟回報率高,還會提出社會福利的、政治的和其它的要求。企業能夠自己調節,而不需要民主政治的調節。這個美好的社會自我調節願望使國家漸漸消亡了。民主政治成為多餘的東西,有公司的調節,政府成為不需要的了。也可以看出,經濟的遊戲規則由三大角色來調節。現在出現的矛盾是,表面上相安無事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現在已經開始出現敵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