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又一假說

摘要:本文試圖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揭示了當代資本主義的種種發展趨勢,不過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否定和社會主義因素在資本主義母體內的生成及發展,從而更堅定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信念。 
  關鍵詞:資本主義;發展趨勢;部分質變;內在否定 
   
   隨著蘇東劇變和當代資本主義各國的平穩發展,世界社會主義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一時間,資本主義制度全勝論,社會主義無望論,歷史趨勢改變論,全盤西化論等在國內外驟然出現,沸沸揚揚。當代資本主義究竟有沒有變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只有真正搞清這些問題,才能為探索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問題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問題提供真實而可靠的依據。因此,深入考察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是對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前途和發展道路做出科學判斷的前提條件,筆者試圖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作一些淺顯的分析和思考。 


   
  一﹑當代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觀點綜述 
   
  關於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目前著述頗多,觀點各異。較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以下三種: 
  其一,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的性質(無論是根本性質還是非根本性質)沒有變化,有的只是剝削形式和統治措施上的改變。他們聲稱:“資本主義社會確定發生了變化,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這些變化只是使資本主義面貌發生了變化”。“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一個也沒有解決,有的只是改變了矛盾的外部形態”。“窮人越來越多,街頭巷尾比比皆市”。 
  其二,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的變化是恢復了“青春活力”,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自動均衡”。他們認為,經過調整的資本主義已進入了“豐裕社會”,富裕到了“死於食物太多的人要比餓死的還要多”。“豐裕遞增的影響”使人們有了“幸福和諧的追求”。 

  其三,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已產生了一些社會主義因素。這包括:“合作工廠仍然存在”;“農民自己組織的生產﹑供銷﹑信貸等合作社”;“社會保障制度”;“三大差別的消失”;“社會服務機構的發展”等等。 
  對以上三種觀點,筆者認為,前兩種觀點均未能正確地揭示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因而也不可能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第三種觀點則代表了當前我國理論界﹑學術界對當代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研究的最新成果。它較為深刻地揭示了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並在此基礎上做出了較為正確的判斷。 
   
  二﹑當代資本主義發生了部分質變 
   
  面對當代資本主義紛繁複雜的發展趨勢,究竟應當如何認識?與上述觀點不同,筆者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表明當代資本主義出現了部分質變。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在事物的發展程序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發展變化形式:即事物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部分質變,經過諸多部分質變的中間環節,最終突現根本質變。所謂資本主義發生了部分質變,是指在資本主義的根本性質尚未改變的前提下,資本主義的非根本性質﹑非基本矛盾已有所改變;在資本主義的根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尚未改變的前提下,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社會關係和上層建築則出現了局部的改變;在資本主義社會內,,一些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固有因素在消失,一些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否定因素或社會主義因素在生成並發展;“社會主義***”的特徵日益增多。 
  大量的實際資料表明,當代資本主義的根本性質沒有改變,但其非根本性質和非基本矛盾則有所改變,從而“限制舊的社會制度的個別壞的方面,限制舊的社會制度的個別極端的表現”。(《斯大林選集》下卷P35)這主要表現在:(1)在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依然為基礎的條件下,出現了資本佔有形式的社會化傾向。國有經濟﹑利害攸關者經濟﹑合作者經濟﹑股權分散化﹑職工股份所有制經濟形式的出現,都是資本佔有形式社會化的例證。(2)在剩餘價值規律依然起作用的情況下,出現經濟執行有序化,可調控的傾向。當代資本主義的社會生產是有序的﹑可調控的,在有些國家還實行經濟計劃化。它不再具有無政府的特徵。(3)在貧富兩極分化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出現了收入分配兼顧公平的傾向,在有些國家出現了收入分配相對均等化的傾向,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和幅度得到了限制。(4)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階級對立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出現階級結構的新變化。有些國家的工人階級開始中產階級化,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有對立和鬥爭,亦出現了對話與合作,勞資談判制度,共同決定製度已較為普及。同時,階級的分野也出現了非固定化和複雜化的傾向。(5)在國家依然是階級壓迫的暴力機構的情況下,也出現了作為公共管理機構的職能日益突出的傾向。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不僅具有“理想總資本家”的特徵,它服務於全社會,服務於全民的特徵也越來越多。 
  當然,當代資本主義的部分質變,並非根源於資產階級階級本性的改變。它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上百年不懈鬥爭的結果;是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從而對資本主義構成強大推動力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蓬勃發展,優越性初步得以顯示,進而對資本主義產生重要影響的結果。 

 三﹑當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否定 
   
  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發生了部分質變,不僅不是資本主義制度具有合理性和恆久性的印證,恰恰相反,這種變化正好說明資本主義制度因存在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和社會問題而註定要通過部分質變的方式來否定自身,逐步向新社會制度嬗變。 
  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發生了部分質變,事實上是無產階級否定資本主義制度的特殊結果,是資本主義衰落的特殊形式,是社會主義必然性的特殊表現。在這種部分質變的過程中,與其說資本主義的自我肯定因素在增長,不如說它自我否定因素和社會主義因素在生成和擴張。其中,國有經濟﹑合作制經濟﹑利害攸關者經濟等是私有制經濟的否定因素;國家對經濟的有序調節是無政府狀態的否定因素;社會福利制度及有些國家收入分配的相對均等化,是貧富分化的否定因素;共同決定製度﹑企業民主管理則是階級壓迫的否定因素。這些自我否定因素的生成及發展,無疑會促使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方向轉變。 
  與此同時,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社會主義因素也在生成和積聚。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事實勝於雄辯。一個論斷是否成立,不能只看它的邏輯分析和理論求證是否精當,是否符合經典作家的論述,更為重要的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觀實際,能否經得住現實實踐的驗證。當代資本主義的現實實踐證明,二戰後當代資本主義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其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當代資本主義的母體內出現了社會主義因素。這主要表現在:(1)以國有經濟﹑合作經濟﹑職工股份所有制經濟為主要標誌的資本佔有形式的社會化。(2)以共同決定製度﹑民主管理制度為標誌的企業管理社會化。(3)以政府巨集觀調控﹑計劃調節為標誌的經濟執行的有序化﹑計劃化。(4)以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為標誌的社會生活福利化。(5)以城鄉一體化為標誌的三大差別逐步弱化。(6)以國家強化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為標誌的國家職能的社會化。這些社會主義因素的生成足以證明,當代資本主義部分質變的實質不是資本主義的自我完善,而是當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否定,是當代資本主義孕育新社會因素的嬗變。 
   資本主義在當代的這些新的發展和變化,是資本主義不斷反思自己所進行的一種生產關係上的區域性變革,這一變革實際上意味著“社會主義因素”正作為資本主義母體內部的否定力量改變著資本主義,從而為社會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作著某些必要的準備,也進一步印證了社會主義必將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大趨勢。 
   
  參考文獻: 
  [1]黃安淼主編: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與馬克思主義[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P7; 
  [2]加爾佈雷斯:豐裕社會[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P105,294; 
  [3]李琮著:當代資本主義的新發展[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P430-433; 
  [4]陶大鏞主編:現代資本主義論[M],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P97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