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階段論文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資本主義的國家正是資產階級能動性的集合體,它與壟斷的結合,推動了生產關係的調整,使資本主義由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其生產關係內,已不再是完全的私有化而出現了國有企業,國家開始介入經濟進行調控,使生產的無組織性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領域內得到克服,這與生產的社會化是相適應的。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后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階段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后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階段
 

  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人類歷史上有一個漫長的歷程,在它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列寧把壟斷資本主義看作是資本主義的最高的也是最後的階段,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階段,他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給資本主義寫好了墓誌銘。然而歷史的發展卻讓資本主義又從墳墓中爬了出來。資本主義各國在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進入壟斷資本主義以來,不僅經歷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而且後來過渡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現在又在經歷一個新的時期,這裡簡單地稱之為后帝國主義階段。

 

  一、列寧論述資本主義發展的侷限性

  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從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發展和趨勢等方面對壟斷的原因、實質,以及對全世界的影響,進行了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深刻揭示了帝國主義定義和特徵,揭示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

  列寧通過揭露它的剝削性、腐朽性和寄生性,得出資本主義在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到社會主義這一設想。他在分析帝國主義時,批判了考茨基把帝國主義看成一種政策的思想,給出了帝國主義的經典定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808在這裡列寧把帝國主義看作了一個階段而不是政策,這是正確的毋庸置疑的,但是同時也潛藏著看待這一歷史時期帶上某種程度的機械性的可能。因為既然是一個階段,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也是必然到來的。它的運動和發展是完全按照歷史規律執行的,這樣看問題,歷史的確定性就被提到了很高的高度而人的作用就會變得很渺小。

  在整篇文章裡,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原理,解剖了帝國主義即壟斷產生的根源和實質,“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說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壟斷。”[1]740“壟斷正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階段’的最新成就。”[1]752但是卻過分地強調了生產力對生產關係的決定作用和歷史發展的確定性,而忽視了主體人的作用。他分析了壟斷階段各種新出現的現象“資本主義進到帝國主義階段,就使生產走到最全面的社會化,生產社會化了,但是佔有仍然是私人的。”

  [1]748列寧認為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所無法解決的,因此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一天天腐爛下去,社會主義必將代替資本資本主義。正如馬克思在提到帝國制度時指出“是社會一切腐敗事物的溫床”。“工商業擴充套件到極大的規模;金融詐騙風行全世界;民眾的貧困同無恥的驕奢淫逸形成鮮明的對比。”[2]但是在這裡列寧卻把資本主義看成了一臺機器,是完全按照歷史的規律機械地運轉著,他沒有看到資產階級作為一個群體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忽視了人的能動性對生產關係的調整。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資本主義的國家正是資產階級能動性的集合體,它與壟斷的結合,推動了生產關係的調整,使資本主義由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其生產關係內,已不再是完全的私有化而出現了國有企業,國家開始介入經濟進行調控,使生產的無組織性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領域內得到克服,這與生產的社會化是相適應的。

  列寧雖然提到資本主義有可能在這一階段存在很長時期,“如果人為地拖延消滅這個外殼的日子,那它就必然要腐爛,――它可能在腐爛狀態中保持一個比較長的時期,”[1]844但他認為資本主義會腐爛,一天天衰敗下去,而西歐在二戰後的恢復和發展,特別是美國在90年代的繁榮卻說明,資本主義仍然存在著上升的空間,在這一階段提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仍然為時過早。

  而同時代的考茨基卻把帝國主義看成資本主義的一種政策,這一觀點顯然是錯誤的。但是這種觀點同時也有值得借鑑的東西,考茨基把帝國主義看成政策而不是階段,這就使人們更能體會和重視到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因為政策是有人制定的而且可以調整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因此考茨基比列寧更重視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主觀能動性,他從資產階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出發,看到了壟斷資產階級把這種政策推廣到全世界來壓迫剝削全世界,謀求利潤的最大化,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

  在這一過程中,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發生了部分質變,由於相互的滲透以及利益的相關,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和侵略性減弱了,變成了各資本主義國家共同剝削世界的局面,即“由實行國際聯合的金融資本共同剝削世界”的階段。資本主義進入了超帝國主義階段。

  從現在的發展看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演進,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制定和主導的全球規則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統治著世界。在這樣一個體制下,形成了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共同剝削和壓迫第三世界國家的格局,同時由於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利益相互滲透,休慼相關,他們之間的向心力大於離心力,利益的爭奪主要採取了和平手段,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被極大地降低了,雖然他們之間還沒有完全地彼此聯合停止爭鬥,但這種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所以考茨基的“超帝國主義論”仍然有其合理的地方。這一從側面說明了列寧關於帝國主義的論述存在著侷限性。
 

  二、資本主義新發展對列寧“帝國主義論”的挑戰

  如果說無論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還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都仍然屬於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列寧關於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最後階段仍然不容懷疑,那麼說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卻超越了壟斷,過渡到后帝國主義階段。這正是對列寧“帝國主義論”的最有力的挑戰。

  首先,從經濟層面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資源在全球進行配置並且其流動性呈現出高速的狀態,網際網路的普及及其導致資訊化時代的到來,使全球各種資源需求與流動透明性大大提高了,這種條件下任何一個或少數幾個集團想控制本行業的全部甚至大部分資源,都顯得力不從心,比如說麥當勞、肯德基雖然在全球快餐業佔有非常大的份額仍然無法控制原料達到壟斷。另外,由於資本主義舊的殖民體系已經崩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實現了獨立,原來的各殖民地國家主權意識甦醒,各大型的跨國公司要想穩定地佔據這些國家市場,必然要與這些國家的民族企業,發生碰撞。這就加劇了大企業壟斷市場難度。

  最後,現代化的大生產要求,各行業、各領域分工協作,協調配合,生產出的產品是社會化的產物,因此在價格的制定上就不能僅考慮本行業的情況,還要受到相關各行業的影響。所以,任何企業或集團都無法控制價格。

  其次,在法律的層面上,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制定了反壟斷法,來遏制壟斷保護競爭,如美國1890年以來通過、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法規及其修正案統稱為反托拉斯法,其核心的基本法規主要有三個《1890年謝爾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克萊頓法》和《1914年聯邦貿易委員會法》。

  再如英國1973年《公平交易法》,日本《關於禁止私人壟斷和確保公正交易法》以及南斯拉夫《反限制競爭和壟斷協議法》。這些法律的通過以及實行,使壟斷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如在美國的BrownShoeCo.V.UnitedStates案,美國法院就運用反壟斷法,判定本案中的合併可能從實質上進一步限制競爭,形成壟斷。所以法院禁止被告持有或擁有合併另一方的股票或資產,要求被告解除或返回上述股票或資產給合併另一方。而最具影響力的莫過於微軟反壟斷案,這是一場曠日持久而波及全球的大戰。

  從1997年到2006年間,微軟先後遭到了美國本土,歐盟、韓國、日本等國家地區的壟斷指控。從中可以看出,抑制壟斷,保護競爭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在政治上壟斷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通過控制國家的經濟命脈來控制國家了;在經濟上,壟斷無法通過控制資源和價格來形成對本行業的控制,而壟斷最重要的特徵――進入障礙,也因為政府法律保護競爭的舉措,而變得疲軟無力。

  在現代資本主義執行中,競爭重新佔據了各國經濟運作的高地,而且受到了法律的保護,對壟斷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這與壟斷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有了質的區別,因此,現在的資本主義社會已經超越了帝國主義的階段,而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由於這個階段仍然是脫胎於帝國主義,它仍然帶有帝國主義的影子,而且資本主義各國反壟斷法的特點是反對造成壟斷的不公平競爭行為,而不反對現有的壟斷企業,也就是說,一個行業中壟斷企業的存在本身並不違法,只有當壟斷企業利用壟斷地位不公平的競爭時才算違法,一切以企業行為是否違背公平競爭為判斷依據。反壟斷法保護的是競爭機制,而不是競爭者。反壟斷的唯一目標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它保護的是效率,而不是公平。

  因此這個新階段雖然超越帝國主義階段,同時又允許壟斷企業的存在,而且繼承了壟斷的本性,通過制定不合理的秩序規則,壟斷的剝削和壓迫第三世界國家。因此我們稱這個新階段為后帝國主義階段。

  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距今已有近一百年的時間,它曾經給在黑暗中摸索的一代人,指明瞭方向,揭示了廣大人民奮鬥的目標,是我們寶貴的財富。然而一百年的風雲變幻,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只有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列寧的理論,才能使列寧主義不斷地迸發成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