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傳播研究碩士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人類的傳播形式及訊息的傳遞方式都發生著巨大的變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自媒體對傳統新聞傳播的衝擊及影響 》

  摘要: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與傳統的新聞傳播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文章闡述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剖析自媒體時代在傳播內容、傳播物件、社會輿論三個方面對傳統新聞傳播的影響,旨在促進新聞的傳播與發展。

  關鍵詞:自媒體;新聞傳播;衝擊及影響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直接影響著新聞的傳播。自媒體主要是利用先進的網路技術,為人們提供資訊傳遞、新聞釋出的平臺,具有快捷性、時效性等優勢,有效豐富了資訊的釋出方式,並利用網路吸引了群眾的關注和評論,也促進了媒體的播報,甚至能夠影響某些決策。由於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因此,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在自媒體平臺上釋出資訊,而這些資訊往往是親身經歷者和目擊者的第一手資料,充分展現了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即時性。作為新興媒體,自媒體的多功能性,使其新聞內容更為豐富,效果更加明顯,並給予了群眾對新聞更全面的感知。在這樣的形式下,更應當促進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與傳統的新聞傳播的融合。

  一、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影響

  ***一***傳播內容方面的影響

  傳統的新聞傳播相對閉塞,受眾獲取的新聞材料大多是經過篩選的,並且必須是在某種約束條件下的新聞才可以發表。自媒體時代在特別開放的形態下,新聞內容更加多樣更加開放,所涉獵內容的範圍也就更加廣泛。自媒體時代的開放性,表現在新聞媒體制作的各個方面。在新聞媒體的選材、採訪、撰寫以及製作等各個環節中,自媒體時代的特性都影響著傳統媒體的製作,也影響著它的內容。[1]自媒體是由於社會大眾的參與才會有很強大的影響力,而新聞的傳播與這種自媒體環境相結合,其背後有強大的群眾基礎,所以其發展與內容將會更加與大眾的口味相結合,新聞內容更加接地氣,更符合群眾的要求,更加具有代表性,也更能引起共鳴。並且也會更加符合社會的輿論導向,給群眾更多的機會,也給新聞的傳播更多發展的空間。傳統新聞媒體的一些桎梏,會導致在一定情況下有些重要新聞不能夠及時進行採訪,而自媒體時代群眾會擁有大量第一現場的素材,如果媒體的內容可以藉助這些自媒體時代的素材,那將會大大增強新聞內容的價值以及影響力。無論是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時效性,還是新聞內容的新穎性、廣泛性,都是自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的創新,無疑會對傳統新聞傳播產生影響。

  ***二***傳播物件方面的影響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以及一系列社交媒體的幾何式傳播,傳統的媒體方式遭到衝擊與挑戰,最重要也是改變最大的就是傳播的物件以及傳播者的角色問題。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是經過層層稽核的新聞事件通過傳統的例如廣播、電視等形式散播出去,或者是坊間的口耳相傳,但是如今的新聞傳播者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新聞傳播者,他們可以是受眾在充當使用者的情況下,也可以是新聞的傳播者。[2]傳播者同樣也可以作為使用者出現在同一個新聞事件中。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使得傳播者與受眾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界限,使得新聞傳播的範圍越來越大,擴大了整個新聞媒體傳播的影響區域,同時也增強了影響的力度與衝擊力。既作為傳播者也作為受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監督整個新聞的真實性以及它的傳播程序,更可以加深對整個新聞的理解深度。

  ***三***社會輿論方面的影響

  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是在較封閉的環境下進行的,新聞的傳播只通過傳統的方式,受眾只是單純地接受資訊,如果對於新聞播報的新聞素材有什麼意見或者看法的話,也只能自說自話,沒有平臺或者是區域來發表言論。並且正規的新聞傳播是要鞏固社會的穩定與安全,並且也要服從大局的思想指導,所以會存在受眾只聽到社會主流思想的聲音,而對於其他的思想或者言論一無所知,並且如果是比較惡劣的大事件,傳統的新聞方式一般會採取不播報的形式,受眾也只會對好的事情有所瞭解,而對正在發生的惡性事件或者是潛在的危機都無從知曉。[3]所以有人稱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是壟斷式的傳播方式,只要是傳播的主體不打算將新聞播出,那麼就無從知曉資訊。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廣大群眾的知情權與參與權,並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受眾心底的厭煩心理。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這種壟斷的新聞傳播方式不攻自破。傳播者與受眾之前的界限模糊化,甚至是角色相互轉換,社會的輿論相比之前更加自由,受眾可以瞭解到與之前大不相同的言論,同時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豐富了新聞的內容,而且還擴大了新聞所涵蓋的範圍,並且也給每一個受眾平等參與的權力。作為新聞的受眾不僅可以豐富新聞內容,並且還可以監督新聞的質量,對於不實的新聞進行嚴格批評與糾正。[4]人們可以通過對多樣化的新聞進行思考、評論,使得新聞參與人都懷有一份社會責任感。除此之外,由於很多的社會人的關注,很小的事情就會被放大,起到了社會監督的作用。

  二、自媒體與傳統新聞傳播融合的措施

  ***一***將新的技術與方法融入到新聞傳播中

  自媒體的出現不僅僅是一種衝擊與影響,更多的是一種機遇。作為新聞傳播更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將更多新的技術與方式方法運用到新聞傳播中。首先是革新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大規模地傳播與應用新的技術,例如網路或者是無線傳播。並且適當運用一些網路的傳播手段,對新聞進行多種方式的傳播。而對於一些新形式的傳播手段,例如社交網路或者是更先進的一些短片視訊進行新聞傳播。微博與微信或者是一些較新穎等社交網路在人群中的應用越來越廣,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可以藉助這些新的方式,申請一些微博賬號,在微信公共賬號上設立一些新的或者是具有特色的欄目,進行新聞傳播。也可以跟一些微博大牛相聯絡或者是結合,通過他們進行相應的新聞傳播。不僅可以使得形式更加新穎多樣,也可以使得人們更加容易接受,影響範圍也更加廣泛。

  ***二***培養具有新媒體素質的新聞傳播人才

  無論是傳統的新聞傳播,還是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都必需有一個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團隊,一個具有時代精神的隊伍。而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隊需要的是一個個人才,自媒體時代,人才顯得更加重要。尤其是技術在廣泛運用的過程中,對於專業人員的要求就更加多樣了。首先,作為一名新聞傳播人員,應當瞭解並掌握先進技術。其次,應當瞭解大眾以及使用者的習慣與喜好,採用他們更加方便,也更加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新聞傳播。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新聞傳播工作人員,具有時代的敏銳度以及市場的敏感度是必須的。新聞傳播人員更應當加強自我學習與提高,在進行相應的學習與參加相應的培訓過程中,更加了解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以便更好地為使用者服務。自媒體時代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方式造成了衝擊,促使它在很多方面都需要進行改革與創新。網路時代到來必然會引起新聞傳播的改變,如果新聞的發展能把衝擊作為改革的機遇,藉助於網路的發展以及社交媒體的興盛,並且將自媒體準確融入到新聞媒體的傳播中,那麼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新聞向著更好更光明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孔蕾蕾.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解構與重塑[J].西部廣播電視,2014***19***.

  [2]計冬梅,高麗鳳.論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解構與重塑[J].才智,2014***26***.

  [3]顧亞奇,肖妍琳.率先理性: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零起點———2012年中國記者節公益論壇綜述[J].現代傳播,2012***12***.

  [4]冀蕊.基於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影響[J].新聞研究導刊,2015***15***.

  篇二

  《 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傳播效應分析 》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傳媒行業的技術、裝置也在不斷地更新升級,由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媒介發展到如今的計算機網路、移動終端,造就了媒介的多樣性。由於網路媒體是將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媒體素材進行處理並最終轉化為數字訊號進行網路傳播,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這一過程需要將各種單一的資訊進行融合。如此一來,傳統的媒介格局被顛覆,新舊媒介進行融合,形成了當下的媒介融合傳播新形勢。

  關鍵詞:媒體融合背景;融合新聞;傳播效應;策略研究

  一、前言

  媒介融合的發展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層層遞進,由最初的媒介互動發展到媒介整合,最後發展形成了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可以是電視、廣播、報紙間的傳統媒介融合,也有傳統媒體與網際網路、數字新媒體以及新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的新聞媒體傳播手段已經無法適應當下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融合新聞隨著媒介融合的產生而產生,媒介融合下的融合新聞傳播是媒體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媒介融合的概念表述

  媒介融合是一種區別於傳統媒介的新形態媒介,由多種媒介及媒介相關要素融合而成。媒介融合帶來的好處不僅體現在媒體技術、媒介產品等客觀方面,還對改善新聞媒體內部的體系結構起著重要作用。網路、終端、內容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三大基本形態,對各個傳媒領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以現代化的網路技術、資訊科技、數字技術為前提,媒介形態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最高階階段。就我國當前的情況來看,群眾對於資訊的獲取方式千差萬別,但是更加自由、更加方便地獲取資訊是每一個人的共同需求。在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媒體積極主動地打破界限,促使媒介融合進一步地發展,並形成了多媒體傳播媒介。

  三、融合新聞的相關概念

  ***一***融合新聞的產生與發展

  融合新聞是在媒介融合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產物,離不開媒介融合的發展,融合新聞傳播就是指新聞媒體的從業人員在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進行的活動。21世紀初期,美國率先推出融合新聞並迅速蔓延至其他國家。我國也引入了融合新聞的概念,並處在不斷髮展、完善的過程之中。融合新聞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是媒體與媒體間的技術互動,表現形式是線下的報紙與網路平臺的結合,傳統的報紙媒介通過與計算機網路展開合作,將需要傳播的資訊圖文並茂甚至以視訊的形式展現在網路上,產生了網路媒體形式,各大報社相繼建立自己的網路平臺,以報紙帶動新聞網站,以新聞網站促進報紙,彼此間相互交融,豐富了新聞的傳播形式。

  ***二***融合新聞形成的要素

  驅動融合新聞產生的要素有多種,包括社會經濟、技術革新、受眾需求以及政策形勢等。我國經濟的繁榮昌盛促進了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為融合新聞的產生提供了物質保障。電子技術、網路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為媒介的發展、變革提供了技術保障,加速了融合新聞的誕生。媒體受眾的需求是促使融合新聞誕生和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市場建立在需求的基礎上,有需求就有市場,正是因為媒體受眾有了多元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才有了產生融合新聞的動力。此外還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援,在政策法規對媒體、資訊行業進行嚴格管控的情況下,即便具備了上述三種條件,融合新聞也無法推出。

  四、融合新聞的傳播效應與對策

  ***一***融合新聞的傳播效應

  在內容上,融合新聞的傳播效應有長尾效應和疊加效應兩種。長尾理論認為,在渠道足夠大的情況下,市場需求不高的冷門商品銷量也可以與市場上的熱門商品比肩。從融合新聞的層面來看,傳統的新聞媒介與現代化的新型媒介是冷熱兩種媒介,它的融合使得彼此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疊加效應指多種媒體內容疊加在一起,所產生的效果高於各部分的內容之和。傳統媒體的傳播速度慢、容量小、產品單一,限制了媒體的發展,融合新聞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整合,製作成新的新聞產品,融合新聞的疊加效應使得新聞內容得以增值。

  ***二***融合新聞的傳播策略

  融合新聞的傳播可以採用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的生產、由初級開發轉向次級開發的製作、由單一介質傳播轉向融合介質傳播的釋出等幾種策略。單一性是傳統媒介的主要特點,內容的單一和傳播方式的單一都使得新聞從生產到傳播都無法很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採用上述三種策略可以有效解決以往媒介的致命問題。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在2008年5月的360跨媒體受眾研究的基礎研究***ES***中發現:受眾在新的傳播環境中,已形成了跨媒體使用的媒介行為。在調查週期內,近40%的受眾同時接觸5種以上的媒體型別;58%的受眾同時接觸電視、廣播和網際網路;67%的受眾同時接觸網際網路、車載電視和報紙。[1]因此,融合新聞在發展過程中,應緊緊抓住受眾的這一變化特徵,明確目標受眾的心理,制定分眾化的發展戰略,傳播有創意的新聞產品。[2]

  五、結語

  我國的媒介融合以及融合新聞起步都相對較晚,而廣大受眾對資訊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一方面,媒體要將自己的新聞內容推出去;另一方面,要讓受眾能很好地接收資訊。對傳統媒介與新媒介進行整合,進而提升新聞內容的製作質量、傳播速率,這能夠更好地滿足新聞內容供求雙方的需求。我國的傳媒市場發展空間廣闊且受眾極廣,因此融合新聞有大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杜琳.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傳播效應與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4.

  [2]曾欣瑜.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趨勢與傳播策略[D].雲南師範大學,2014.

  [3]李春生.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傳播效應與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23***:67.

  [4]俞逆思.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聞傳播效應與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17***:32.

有關推薦: